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02月25日 星期六

    “中国文化热”正在持续升温

    ——访美国弗吉尼亚艺术博物馆馆长纳哲斯

    作者:本报记者 王传军 《光明日报》( 2017年02月25日 08版)

        【文化走出去】

     

        美国众多旅游攻略都将弗吉尼亚艺术博物馆纳入弗吉尼亚州旅游的必去之地。该博物馆位于州府里士满市,具有80多年历史,现有藏品超过22000件,其历史年限跨越5000年。在这座被美国公认为最顶尖的综合性艺术博物馆之一的殿堂内,“中国文化热”正在持续升温。

     

        弗吉尼亚艺术博物馆馆长纳哲斯是一位“中国文化”的铁粉。弗吉尼亚艺术博物馆十年来推出了一系列与中国文化有关的各种活动,从阳春白雪到大众题材,为当地民众了解中国艺术文化和历史开启了一扇窗棂。

     

        近日,记者就如何推动中美博物馆乃至中美文化之间的交流采访了纳哲斯馆长。

     

        记者:您从何时开始向美国民众推介中国文化?

     

        纳哲斯:我一直对中国文化充满向往。20世纪70年代,我就读于乔治·华盛顿大学的考古专业。求学期间,我发现美国高校几乎没有关于中国文化历史的课程。1992年,我出任俄亥俄州代顿艺术学院院长,其间,中国专家李建加入了我们团队,并分别于1998年和2003年策划了先秦文化展和丝绸之路展。1994年,我首次赴华。我从未完全相信在美国所闻的有关中国的消息。因此我抱着一个开放的心态看中国。在我的眼中,即使是20多年前的中国也非常现代、充满生机。现在我每年都要前往中国好几次,每次都给我留下美好的印象。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你们与中国博物馆的合作情况。

     

        纳哲斯:我们第一个中国项目是与陕西文化厅合作,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丝绸之路展。当时,我们与中国4省的24个博物馆合作策展。机缘巧合,我与后来出任故宫博物院常务副院长的李季成为好友。2011年,中国故宫博物院与美国弗吉尼亚艺术博物馆在北京签署了合作框架意向书。根据意向书,双方将从签署日起至2015年3月31日展开主要藏品、人员交流和文化共享上的合作。2014年10月,“紫禁城:故宫博物院藏皇家珍品展”亮相弗吉尼亚艺术博物馆,向美国民众更深入地介绍来自中国皇家的璀璨艺术文化。2016年4月,故宫博物院与弗吉尼亚艺术博物馆联合举办的“玲珑万象——来自美国的俄罗斯皇家法贝热装饰艺术展”在故宫博物院开幕。该展是美国博物馆藏品首次大规模在中国展出。此外,中美博物馆同行们正在热议如何拓展和深化双边合作。中美博物馆馆长非正式会议已经举行了两次,2014年,南京博物院联合美国艺术联盟在南京举办了“中美博物馆高层论坛”。2016年,美国艺术联盟、亚洲协会、中国博物馆协会、南京博物院共同在纽约举办了“中美博物馆峰会”。中美同行都希望将中美博物馆馆长论坛机制化,进一步推动中美文化交流。

     

        记者:在与中国博物馆合作的几十年里,给您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什么?

     

        纳哲斯:首先,中国同行都具有很高的专业素养。其次,相较于其他地区的同行,与中国同行合作更容易。热情好客的中国同行总给我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中国在过去20多年,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对各地博物馆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了大量财力物力,推动了中国博物馆的现代化发展。我认为,中国大部分博物馆都堪称一流。比如,南京博物院的灯光设计可居世界博物馆前列。

     

        记者:您认为当前中美博物馆交流的重点内容应是什么?

     

        纳哲斯:中美建交以来,中国在美国举办的文物艺术展有33场,而美国在华举办的文物艺术展仅为7场。当今的中国博物馆条件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完全有能力承担更多的国际性文物艺术展。因此,我认为当下中美博物馆交流的重点之一是,如何进一步推动美国文物艺术展落地中国,如何让中国民众更为广泛地了解欧洲、美洲等地的艺术文化和历史。同时,我认为,中美博物馆馆长交流应该机制化,让更多的美国同行了解中国博物馆的发展现状和需求,摒弃陈旧认识,开启中美博物馆交流的新篇章。  

     

        (本报华盛顿2月23日电 本报驻华盛顿记者 王传军)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