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海观潮】
到底要革新,还是要革命,对人类来讲从来都是一道终极问题,在“自动驾驶”技术研发领域也不例外。谷歌和特斯拉作为自动驾驶领域的典型代表,就采取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发展模式。以谷歌为代表的科技企业,研发“自动驾驶”起步较早。谷歌公司2009年就推出了“无人驾驶”项目,希望采用研发激光雷达等传感器和人工智能方案,一步到位直接跨入“自动驾驶”技术的第五级——无人驾驶。而以特斯拉为代表的汽车制造商,则是采取循序渐进式的革新策略,希望通过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逐步升级,从自动驾驶慢慢进化到第五级无人驾驶。
目前看来,这两种模式一路走来均遭遇不小的阻力。虽然拥有相对丰富的测试数据,但是谷歌等互联网巨头想要自主生产汽车并非易事。谷歌于2016年12月宣布,将“无人驾驶”项目转移至其母公司“字母表”公司旗下的新公司“Waymo”,由“自主造车”转为向汽车制造商提供“成套解决方案”。在谷歌不得不调整发展战略的同时,由于2016年接连发生涉及“自动驾驶”技术的交通事故,特斯拉也遭遇“寒冬”。直至今年1月19日调查报告出来之后,特斯拉的困境才得以缓解。
尽管困难重重,但各企业对“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热情并未减弱。为了避免在未来被淘汰或被边缘化,丰田、本田、福特等传统汽车制造商开始将“自动驾驶”技术融入新产品,并不约而同地将推出成熟“自动驾驶”技术汽车的年份设定为2020年前后。今年1月,在拉斯韦加斯举办的“2017消费电子展”(CES)上,丰田公司推出了具备“自动驾驶”功能的Concept-i新款概念车。本田公司则大力宣传名为“情感引擎”的自动驾驶通勤概念车NeuV,吸引眼球的是该汽车号称能与驾驶者实现情感交流。此外,福特公司去年底也宣布推出具备更强大计算能力、更好整合传感器的新款“自动驾驶”汽车。
在众多科技公司看来,“无人驾驶”毋庸置疑是汽车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涉足“自动驾驶”技术的互联网公司、芯片厂商等相关企业正渐入佳境。例如,英伟达公司在2017年CES上推出人工智能参与驾驶的Xavier技术。表现不俗的还有以色列驾驶辅助系统开发公司Mobileye公司,其“自动驾驶”技术已被通用、沃尔沃、宝马等20多家汽车厂商采用,共有1500多万辆汽车配备了该公司提供的“高级驾驶辅助系统”。
在自动驾驶研发领域,当前呈现了“各方合作开发”的新特征。传统汽车制造商、互联网企业、汽车零配件厂商、汽车共享服务商等,正在联合人工智能、数据、芯片等科技企业,共同推动“自动驾驶”技术发展、成熟。在今年CES上,这一特点已经得到充分展现。
展览期间,英特尔公司称“驾驶的未来是‘无人驾驶’”,并宣布将继续与Mobileye、宝马公司合作,于2017年下半年对40辆“自动驾驶”汽车进行道路测试,并计划于2021年前推出“无人驾驶”汽车。Mobileye不再单独开发芯片,而是把算法集成在英特尔的“自动驾驶”计算平台。此外,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与福特汽车、汽车零部件生产商德尔福公司合作研发交通状况监测系统,并通过AT&T LTE网络通知驾驶员正在接近的车辆及相关事件,提示有关安全气囊、安全驾驶等应对措施。优步、福特、沃尔沃、谷歌、利夫特公司于2016年结盟,宣布合作推广“自动驾驶”技术。百度、福特向“自动驾驶”汽车传感器制造商Velodyne投资1.5亿美元,合作开发“无人驾驶”技术。
合作有利各方,抱团取暖好过独自受冻。于传统汽车厂商而言,同互联网公司、有科技含量的零部件生产企业以及汽车共享服务商开展合作,是避免被淘汰的最高效路径。对科技企业来说,自主造车并非最明智选择,未来汽车并非简单的“互联网+轮子”。站在零部件供应商角度,只有依托于汽车制造和科技企业,才能推动汽车互联、加速“无人驾驶”或“自动驾驶”的普及,从而创造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