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江苏连云港市中心一路北行,进入赣榆区,再趟过三条河、越过一片湖、翻过一座小山包,就看到了远近闻名的西棘荡村。这个曾经因满地荆棘、百姓赤贫而得名的村子,已一跃成为苏鲁边界的工业强村和江苏文明村。
“我们村能致富,全靠村党委书记钟佰均和129名党员。”村民钟正鹏告诉记者,20年前,西棘荡村家家户户种地为生,年景好时也只能勉强维持温饱。党委书记钟佰均上任后,引进了塑胶颗粒产业,鼓励乡亲们从小作坊干起,一步步做成大工厂。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钟佰均也很重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他鼓励党员和贫困户结对子,传授创业经验和经营方法,不少党员还带头引领乡风建设。逐渐改变了外界对西棘荡村“穷乡僻壤出刁民”的风评。
以党建为抓手,为百姓铺就致富路、幸福路。在赣榆,这样做的远不止西棘荡村一家。近年来,赣榆区着力推动党建责任与脱贫目标融合、党建载体与发展项目融合、素质提升与能力培养融合、远程教育与富民产业融合、夯实保障与强化服务融合的“五大融合”,在着眼致富关键点的同时找准切入点,在抓好发力点的同时打造闪光点。全区57415名党员,已成为带领百姓致富、助力社会发展的一支常驻部队。
在赣榆,党建工作不是局限于机关案牍的纸面功夫,而是真正能对经济、民生和社会文明建设大有裨益的良药。柘汪镇海德益食品有限公司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该公司原先只是一家小型海产品加工厂,近年来,在园区党群工作站的引导帮助下,打造出一个“党员骨干车间”。在这个车间的带领下,企业的生产与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新产品层出不穷,规模不断扩大,年出口创汇几千万美元,拿下了全省海产品出口创汇第一的宝座。“一个优秀的党员能带动一条线,影响一大片。”总经理贺松告诉记者,“公司现在的人才培养方针是把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骨干。放眼公司上下,十个业务骨干有八个是党员。”
党员是什么?党建工作的“命脉”又在哪里?在赣榆区委书记孙爱华看来,党员就是各行各业的模范,党建工作的“命脉”在于在做好干部队伍建设的同时,发挥党员对社会的良性辐射作用。“我们正努力挖掘党员在各行各业的潜力与影响力,让‘党员身份’真正成为群众心目中的金字招牌。”
(本报记者 郑晋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