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大众生活的冰雪运动和文化】
去什刹海溜冰,去紫竹院打冰球,去颐和园玩冰车,这些都是“老北京人”冬季休闲的传统项目。如今,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北京冬奥会的筹办,冰雪运动走进了更多人的生活。
春节期间,记者探访了北京市多家提供冰雪运动体验和游乐项目的场所,发现无一例外人潮涌动,很多热门项目处都排着长长的队伍。据了解,由于今年北京遇到“暖冬”,冰雪节的开放日期缩短了很多。尽管如此,各处冰雪节接待总人数超过去年,北京郊区的15家主要雪场接待游客量也都超过往年。
距北京200余公里的河北省张家口市,作为2022年冬奥会的雪上项目主要举办地,这个冬天同样热闹非凡。春节假期,雪上飞碟、滑雪表演、学生冬令营、雪地摩托表演等系列主题活动,不仅吸引了众多滑雪爱好者陶醉于林海雪原之中,也为广大群众提供了参与滑雪运动的舞台。
向国际奥委会作出的庄严承诺
2015年7月31日,北京市联合张家口市获得了2022年冬季奥运会的主办权。在申办报告中,我国政府曾向国际奥委会作出了“三亿人上冰雪”的庄严承诺。明确提出这一目标,其意义就在于向世界传达这样一个信息:中国申办冬奥会不仅仅是竞技层面的争金夺银,更重要的是让更多市民通过练习冰雪运动项目受益,尤其是让青少年群体,通过冰雪运动,身心能够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冬奥会的成功申办,为我国冰雪运动发展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一年多来,冰雪运动在战略层面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国家体育总局加强了顶层规划设计,研究制定了促进中国冰雪运动竞技项目发展的一系列规划和纲要,体育总局等23部委还联合发布了2016—2020年《群众冬季运动推广普及计划》,旨在促进群众性冰雪运动的广泛开展。
早在北京携手张家口提出申办2022年冬奥会之初,为了普及冰雪体育运动,我国就已开始举办全国大众冰雪季。据国家冬季运动管理中心书记任洪国介绍,2015年年底开始的第二届及去年冬季开始的第三届全国大众冰雪季的辐射面更为广泛,覆盖全国15个省市区,除了青少年冰球、大学生滑雪、速度滑冰马拉松、世界滑雪日等6大项15个重点活动外,还组织了近百场形式各异的比赛和培训。
滑雪运动日趋贴近百姓生活
如果说,室内冰场是从专业训练逐步转型,那么商业化起步的雪场,则更早见证了大众冰雪的旺盛需求。“我每年就盼着冬天,滑雪,只要滑一次,就很容易上瘾。”资深雪友野夫春节假期是在崇礼的万龙滑雪场度过的,“那里实在太火爆了,一个雪场一天的客流量就超过5000人。”
东北地区的黑龙江、吉林和辽宁省,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就是我国冰雪运动的“主战场”,借助北京冬奥会的“红利”,这里更成为“三亿人上冰雪”的一片热土。
2016年年底,当时哈尔滨的日间气温已降至零下十多摄氏度,位于哈尔滨市道里区的“赏冰乐雪园”于12月初就正式开园。该园占地面积近30万平方米,是这个冬季黑龙江重点打造的群众冰雪活动园区,双板滑雪、单板滑雪、花样滑冰等表演,在冰雪旅游季为游客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娱乐与服务。“这些项目不同于以往传统的冰雪运动,是新的冰雪玩法。通过‘赏冰乐雪园’这一‘孵化’基地,将让更多的游客在冰天雪地里看得好、玩得好。”黑龙江省体育局局长杨涛说。
倚仗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雪地足球赛、冰上龙舟赛、冰壶等活动借助采自江中的冰、自天而落的雪,轻松走到老中青冰雪爱好者身边。
“冰雪热”正“南展西扩”
中国冰雪运动的家底并不厚实,如果将冰雪运动的人口仅局限于北方大部,3亿人的目标显然很难实现。随着北京冬奥会的成功申办,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提出的“北冰南移”正加快实现的步伐。
2016年在新疆举办的全国冬季运动会上,多支来自南方地区的队伍参赛,而且不少队员还是土生土长的南方人。“冰雪热”正在走出北方,呈现“南展西扩”的趋势。“南方的冰雪氛围,不靠老天靠‘人造’,体育部门和地方政府都在这方面下功夫。”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大众冰雪部部长王春露感慨道,她曾去浙江某地的一个雪场考察,发现那里的雪场只能滑一个月,但足足接待了5万人,游客说“到雪场打个滚也高兴”。
我国首个冬奥会金牌获得者杨扬在上海创办了一家室内冰场。她经过考察发现,天然冰雪资源的短缺并未消减这座城市对冬季项目的热情。经过一年的运转,杨扬的冰场注册学员已超过600人。
据了解,上海市目前已经有七八块标准冰场,几块新的冰场也在规划中。在广州、深圳、南京、杭州等南方城市,室内滑冰场也在陆续建设中,参加冰上运动的人数越来越多。
一千多年前,诗人杜甫的千古名句“窗含西岭千秋雪”,让四川的西岭雪山闻名遐迩。如今,这里正成为我国西南地区最大的天然雪场。当地还首次引入了“滑雪学校”,为游客提供专业的滑雪指导和培训。
这些现象说明,冰雪运动已走出北方,正向着全国各地发展,“三亿人上冰雪”并非不可实现,但要实现这一目标,仍需付出更大的努力。
实现目标需要“软硬件”大力改善
冰雪运动的开展离不开场地基础,任洪国介绍,目前国内达到一定标准(能举办中型国际比赛)的滑雪场有260家,面积达到28米×58米的室内冰场仅有160个,而美国仅洛杉矶市就拥有100多个达到一定标准的室内冰场。
场地严重不足,是限制“三亿人上冰雪”的一大瓶颈。在北京,现有的十几块冰场供不应求,“报一堂滑冰课,有时要排到一两个月后,一些冰场甚至开始挑选学员”。青少年冰球的成长速度更迅猛,北京注册的冰球少年多达1500人,近百支俱乐部打起联赛,场地不足仍阻碍着这项运动进一步普及。在根基薄弱的南方,不少商场虽然开设了配套冰场,但场地基本都处于饱和状态。
为此,政府加大投入新建冰场已经提上日程。以北京为例,北京市提出一个区建一个固定的或可拆卸的、冰面不少于1800平方米的室内滑冰场。据测算,到2022年,北京市室内冰场可达36个左右,室外可达50个左右。如果这一目标得以实现,仅北京一地,每年参与冰雪运动的群众就可突破千万人。
任洪国说:“考虑到投资冰场的费用较高,我们现在也建议地方建设一些充气式的、简易的室内冰场,以方便老百姓使用。”
除了场地条件仍待改善之外,要想真正让“三亿人上冰雪”,还需要“软件”跟得上。
不少冬奥会比赛项目对中国人来说十分陌生,诸如北欧两项、越野滑雪、雪车和雪橇等。这些项目在欧美国家受关注度很高,因此,在这些国家举办的冬奥会赛场上,观众的热情很高且能充分遵守赛场礼仪。但如果5年后,中国观众让这些项目冷场或是不知如何欣赏比赛,那也将是北京冬奥会的尴尬。
根据国家冬运中心的预计,今年冬天将有近亿人次参加到冰雪运动中。北京冬奥会让中国刮起了一股冰雪运动的旋风,“三亿人上冰雪”的目标正在一步一步地变为现实。
(本报记者 王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