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风】
这是一座有着国际声誉的湘西北小城。张家界,听起来年轻洋气,它有着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的独特生长史。小城三面环山,因为山水得到了全世界的青睐,不同语言不同肤色的人纷至沓来。沿山铺设高耸入云天的栈道,在一千多米高的天门山开设惊险刺激的翼装飞行,或是举办国际森林保护节,将这些山体变为神奇的潘多拉星球,呈现在全世界的大屏幕上……这一切,都是山水给予我们的馈赠。
山水不仅馈赠,还像护佑我们的祖先那样,护佑着我们这代人。直到现在,我和我的小伙伴们玩耍的最佳地点还是城北那条绵延的山,最可爱的记忆,还是山上做俯卧撑的土狗和短腿的鸡们。
如果真要写点什么,我最想写的,应该是大年三十清早的“送亮”——因它跟城北那条绵延的山有关,跟我们祖先的血脉有关,跟泥土有关,跟这座城市一点也不年轻洋气的“史前史”有关。
“送亮”实际就是祭祀祖先——给祖先送去回家的光亮。华人居住的地方大多有着“送亮”的传统,不同民族和地域之间会有些区别。按照传统土家族的习俗,“送亮”在年三十的大清早。作为土家族聚集地的张家界,自然将这样的习俗延续了下来。
城市里的上辈人,大多埋在城北的山上。因着“送亮”的习俗,每个年三十的大清早,城北的山成了最热闹的地方。这山向南生出众多山道,行人和汽车便从巷子口进去,通过这些歪歪扭扭的巷道上山。三十清早的声色是令人沉迷的:汽车鸣笛,行人熙攘,鸟声、鸡鸣及狗吠,风拂草叶,鞋踏碎石,这谐和的气氛给坐在车里和走在路上的人们心底一笔笔地上着暖色。清早未散的雾霭,也湿重着人们的情绪。踏着缓慢的节奏,人们重临这片久违的泥土地。
无论一年里散得多远,一个家族总会在这一天共同走到祖先的坟前。长子或长孙清除掉坟头的杂草,默默点上蜡烛,在坟前叩头。家眷们烧起纸钱,点上香跪拜,并插进坟前的土里。等一切都在沉默里齐备,家族里年轻的后生便将鞭炮围着坟头绕上一圈,点上,噼噼啪啪的鞭炮声此起彼伏,响彻山谷。沉默,也在噼啪的响声里愈加显出其凝重。
年末,活着的人们把旧心事与新心愿一起许给死去的人,然后带着希冀继续上路。于是,生存不只是活人的事情,于是,祖先像是从未离开,维系着远游者和家族的关系,维系着每个人心头对生活的热望,维系着从山里走出来的孩子对山浓烈烈的依恋。
山脉为我们的城市塑形,也为我们的生存塑形。
坟前飞动的火苗,是这世间最为温暖的一种火焰。
谨以这篇小文献给生养我的小山城,以及我那散落在伦敦、墨尔本、长沙、杭州、北京的小伙伴们。没错,他们永远是“我的那些花儿”,而我们的根,都长在小城的北山上呢。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2015级硕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