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02月11日 星期六

    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八大趋势

    作者:张晓明 秦蓁 《光明日报》( 2017年02月11日 12版)
    首届CES亚洲消费电子展上,可穿戴设备受到参观者高度关注。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2016中国义乌国际装备博览会上,浙江企业研发的工业机器人成为当之无愧的主角。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科技为文化产业发展插上新的翅膀,图为观众在智能家居互联体验区参观一款可用手机APP控制的设备。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敦煌壁画艺术精品高校巡展”展出的敦煌壁画精品,充分利用了高保真数字技术,真实地再现了敦煌艺术的神韵和信息。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2016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营业收入 (单位:亿元) 制图:鲁元珍

        【文创视域】

     

        核心提示

     

        经济发展越来越多地依赖于文化竞争力和科技竞争力

     

        新技术正在引领传统文化产业走创新发展之路

     

        人工智能在文化创意领域正在实现广泛应用

     

        新材料与文化创意结合将驱动更多形态的产品创新

     

        在新经济时代,文化产业或创意产业、版权经济已经成为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经济发展与竞争已经越来越多地依赖于文化竞争力和科技竞争力。按照《200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统计框架》中文化产业分类划分框架,本文对2015年至2016年发生在文化科技融合的前沿的新兴热点案例进行持续追踪观察,甄选出最具代表意义的科技与文化融合典型案例,分析这些案例及其背后呈现的业态创新和模式创新规律,归纳出文化产业与高新技术融合呈现八大趋势。

     

    趋势1 文化和自然遗产:博物馆制定数字化战略

     

        由于数字化技术和网络的广泛应用,社会环境发生变化。私人博物馆在不断增加;各国博物馆为了应对“数字转变”,除了开通网站、社交媒体账号加强与公众的沟通,博物馆内的信息化管理、数字服务水平也不断提升。欧美主要博物馆纷纷制定完善的数字化战略:提出包含基础设施、运营、商务、客户关系、社区关系、KPI等多方面的数字化战略;设置首席数字官职务,在团队、技术、管理、服务多方面提升数字化程度;科技企业利用先进技术也逐步参与其中:谷歌2011年建立了博物馆、美术馆网络平台,至今已与全球约70个国家近千个机构、团体建立合作,并利用技术全方位提升在线浏览体验。同时,如何利用数字技术与渠道解决自身可持续发展、教育创新等都成为博物馆领域讨论的议题。

     

    趋势2 表演和庆祝活动:技术助力音乐创意崛起

     

        2015年—2016年,国际音乐领域与新兴科技融合发展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2015年全球音乐市场实现了20年来首次年度收入同比增长,并且数字渠道收入首次超过实体,成为音乐收入的主要来源;国内外音乐人关注于数字渠道的价值差距,在争取新的利益分配方式;在数字分发渠道方面,国际流媒体服务商Spotify等尝试新的人工智能算法推荐;在内容创作者与平台之间,涌现了更多服务于数字音乐的科技企业,基于社交媒体和分发平台、搜索引擎等多方面数据分析帮助唱片公司挖掘有商业价值的新人。现场演唱会和音乐节收入进一步上涨,并与数据分析、直播和移动技术紧密结合。在国内,2015年打击盗版政策收效明显,数字音乐收入整体上升了68.6%。国内音乐创作者由于数字渠道的营收能力更强,纷纷转换发行渠道;受互联网效应的影响,独立音乐人开始受到关注,并将催生出周边服务产业链;流媒体音乐分发平台方面,在巨头并购、争抢曲库的热潮后,开始纷纷斥巨资培养和挖掘原创音乐。“音悦台”(与百度合作)利用收听数据与国际流行音乐榜合作,进一步推动中国音乐的国际化进程。线下音乐节越来越规模化发展,音乐节在票务、分发、社交方面与互联网企业紧密结合。

     

    趋势3 视觉艺术和手工艺:手工艺品社区凝聚创意

     

        随着互联网和跨境电商的崛起,传统手工艺品创意者需要开始考虑怎样将文化和创意卖到全球——Etsy是美国一家销售手工艺商品的电商平台,2016年4月,Etsy以交易平台的角色成功上市,估值约30亿美元,目前Etsy的年销售额超过20亿美元。2015年底,包括亚马逊、eBay在内的大型在线零售商均向手工艺品市场发起冲击,掀起在线手工艺品平台的热度。另外,除去在传统经济中可测量的经济价值,国际和主要国家手工艺组织正在研究手工艺行业与工业、材料等行业或部门跨界协作所产生的知识溢出效果和可能的创新。在国内,互联网电商平台促使手工艺品消费群体趋于年轻化;2015年—2016年新成立了多家手工艺品电商;在设计和手工艺院校中的课程也逐步开始使用3D打印等新兴技术和工具。

     

    趋势4 书籍和报刊:出版领域数据重塑流程

     

        全球书籍报刊领域数字销售量增长,由于数字化转型不断深入和大数据技术的渗透,国际出版商纷纷借助大数据技术对出版物的策划、编辑、出版、发行等环节进行全方位提升。人工智能的发展促使越来越多的新闻机构使用机器人写作。从零售看,线上线下呈现融合趋势,数字平台亚马逊开设了第一家实体书店布局线下业务,着手构建完整产业生态链。过去多年受到互联网冲击的线下实体书店,在近几年有复苏迹象。尤其在东亚地区,日本、中国出现了一批文化特色书店,以文化综合体的形式经营。创新型企业以新技术和新的商业方式达到快速增长。不论是传统出版商还是数字平台,数据驱动模式逐渐形成。在国内,大型出版机构开发国际化发行平台,积极探索数字化转型。腾讯组建阅文集团,成为网络文学最大内容提供方;当当网也着手建立线下连锁书店。北京地区值得关注的是,除了大型出版社进行数字转型外,问答社区知乎上线电子书店实现社区知识变现。北京单向街沙龙立足于实体,通过全媒体运营转型升级。从国内外整体发展来说,出版流程逐步被新兴技术和大数据所重塑,小微企业创新能力不容忽视。

     

    趋势5 设计和创意服务:时尚产业迈向智能制造

     

        2015年—2016年,国际时尚领域与新兴科技融合发展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数据在全产业链各环节的驱动作用已逐步显现。对于品牌来说,2015年全球奢侈品市场2552亿美元交易额,增长的主要来源是设计师品牌(小众品牌);从生产商看,生产商的制造工厂开始向智能化转型;从产品来说,智能服饰成为下一个风口,科技企业与时尚品牌合作开发了大量智能服饰产品;营销环节,国内外时尚网红经济同步发展,创造的经济价值惊人。零售方面,欧美时尚电商逐步由线上转向实体,传统零售商利用技术和大数据打造无缝体验,线上线下融合趋势明显。

     

    趋势6 人工智能:在文化创意领域实现广泛应用

     

        2015年—2016年,阿尔法围棋赢得“人机大战”后使人工智能成为全球关注热点;其中,机器学习是人工智能的一个重要研究分支,2016年首次进入Gather技术成熟曲线范围,目前停留在技术萌芽期,但是被预估2年至5年将成为主流应用技术。在谷歌指数中,人工智能及相关领域搜索热度不断上升。中美欧等主要发达经济体纷纷出台政策,市场给予大量投资。这主要是由于全球数字化的急速发展,每天产生的数据特别是非结构化数据越来越多,传统的计算模型和系统已经不能适应数据量的膨胀。而人工智能领域近年来取得了较大进展,可以利用算法和基于规则的逻辑来识别和处理数据流,这样的能力让人工智能系统能够实现跨多行业的自动化,利用算法、数据与工业、商业、金融业、文化娱乐等行业融合,促使经济和商业形态发生变革。在文化创意领域,人工智能在国际上已有大量应用,主要集中于音乐、新闻出版、视频、旅游等数字内容和电商平台。但是,随着行业内数字化程度的提高,企业内部运营数据和第三方平台数据来源的多元化以及算法不断成熟,人工智能可以解决的问题将越来越多,行业应用范围也将越来越广泛。

     

    趋势7 区块链:保护创意的新方式

     

        区块链是2016年出现在Gather技术成熟曲线中的新兴技术,目前处于技术萌芽期。2015年以来区块链在全球金融业领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麦肯锡、摩根士丹利、高盛等机构纷纷发布报告强调其颠覆性,均认为这是彻底改变业务乃至机构运作方式的重大突破性技术。领先金融机构和科技企业纷纷成立组织或进行投资布局。各国对于区块链的发展推出实验性政策使其在谷歌指数中2016年的搜索热度陡然升高。区块链对于文创及相关领域的作用及应用主要集中在知识产权、中介信用、供应链管理、教育就业等。其中,区块链为艺术品交易中艺术品防伪提供了新方法;在数字内容发行过程中,可以系统地保护艺术家的知识产权;教育领域可以有效保障学习经历和学术成果的真实性。因此,文化产业由此成为区块链最适合应用的五大行业之一,未来区块链将创造文化创意领域新的全球性机遇。

     

    趋势8 新材料:智能织物与智能服饰引领潮流

     

        2015年,在可穿戴设备领域,各国科技企业和研究机构均在尝试研发智能织物产品,并结合时尚、运动品牌共同开发智能衣物。国际咨询机构提出2016年去穿戴化的智能服饰出货量将会超过腕带、腕表等形态的产品。2016年国际可穿戴大会上,专家认为“身体传感网络,智能织物”等是可穿戴设备未来的方向。目前,可穿戴设备主要包括智能表、运动腕带等,而智能织物和服饰这种“去穿戴化”的产品确实更适合收集移动状态的人体数据,给出更好的反馈。因此,业内人士都认为智能织物纤维将是下一代可穿戴设备的重要基础材料之一。由于智能织物、纤维的广阔发展远景,美国、德国将“革命性纤维”或“未来织物”上升为国家战略。在文化创意领域,可穿戴设备与工业设计的结合已经密不可分,而随着智能材料性能的变化,智能织物的不断完善,可穿戴设备未来与时尚、各类生活消费品的结合将日趋紧密,可以预见智能材料和织物与文化创意结合将驱动更多形态的产品创新。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