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看民俗】
本报郑州2月8日电(记者丁艳)头戴绸料帽,嘴画八字胡,身穿白色对襟褂,在绿叶红花中追跑、腾跳、扑闪、跳跃,时而蹑手蹑脚小心翼翼地双手捧蝶,时而狂奔猛跑,及至捕获后则倍加爱护地抚蝶、看蝶、亲蝶……正月十五元宵节快到了,河南省沈丘县扑蝶舞第四代传承人李家林带领自己的徒弟们,正在排练“花香舞蝶迎新春”。
据李家林介绍,扑蝶舞又称“放蝶”,长期流传于豫东广大地区。
扑蝶舞老艺人李可发、李可敬告诉记者,该舞的起源包含着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清朝嘉庆年间,沈丘县槐店镇有一个富家子弟叫王芯,饱读诗书,因厌恶官场尔虞我诈,不求仕进,终日醉心于琴棋书画,远游会友。一日,他行至湖北汉口东一尼姑庵,遇一尼姑正在舞“放蝶”招徕香客,顿时为女尼的容貌和绝技所倾倒,遂留在庵内,求尼姑授“放蝶”绝技。两人日久生情,经过努力,女尼终于冲破各种阻力跳出佛门,随王芯回到槐店家中结为伉俪。
王芯博学通艺,在舞“放蝶”的过程中,发现“蝶舞”虽动作情节简单,但若加以改进,可有非常广泛的表现空间。遂以自己与尼姑的爱情为原型,把男女青年冲破礼教向往自由的故事情节加入舞蹈中,并更名为扑蝶舞,形成了一个有人物、有故事情节、有圆满结局的故事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