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连线】
反映一战中国劳工的纪录片《潜龙之殇》,日前在伦敦泰晤士南岸的英国电影协会举行英国首映式。《潜龙之殇》讲述了一战期间中国劳工前往欧洲战场,为英法军队提供后勤保障的辛酸故事。该片是要提醒人们,不要忘记这些为一战胜利作出贡献的中国无名英雄。纪录片不仅首次揭秘了历史真相,更努力从当代视角对往事作出新的诠释。
首映式由英国文化机构“子午社”和英国电影协会联合组织,英国电影界、汉学界、史学界人士,以及曾经参与招募中国劳工的英国军官的后代,观看了这部纪录片。该片由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与加拿大稀土媒体制作公司联合拍摄,加拿大制片人乔丹·帕特森执导,目前已经在加拿大等地获得多个电影奖项。乔丹·帕特森当天来到伦敦的首映式上,讲述了该片制作过程中的故事。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与法国在中国招募了大约14万名劳工,他们负责前线的后勤保障工作,大批劳工因为气候、枪伤、地雷、流感等原因,命丧战场。他们功不可没,然而在战后却被长期遗忘。
纪录片的叙事主角是来自山东大学的青年学者张岩。一百多年前,一位与他年龄相仿的青年学生顾杏卿与上万名华工一起被送到欧洲西线战场。顾杏卿在此期间写了大量的日记,成为记录历史的宝贵资料。循着顾杏卿的日记,张岩跨越三大洲,先后在中国、加拿大、法国、比利时等地,寻找劳工的墓地和后裔,还原被遗忘了一个多世纪的集体记忆。
乔丹·帕特森在介绍该片的拍摄背景时表示,他多年来在加拿大致力于移民和难民题材的纪录片,在拍摄一部中国和加拿大两国之间移民的电影时,无意间得知了一战中国劳工的故事。英法一战期间在中国招募劳工,其中有8.5万人被隐藏在密闭的火车车厢内,通过铁路从加拿大西海岸运送到东海岸,再乘船前往欧洲。这段往事被认为是加拿大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移民运动”,却很少被人讲述。帕特森决定将这段故事和中国劳工在一战中的整个经历搬上大银幕。
在帕特森看来,一战中国劳工的经历是一段充满失望的历史:他们对工作的性质感到失望,对收入感到失望,对没有得到平等公正的待遇感到失望,对遭遇的种族主义感到失望。帕特森认为,最令人失望的是,在一战后,战胜国通过《凡尔赛条约》把德国在山东的全部权益转让给日本,这是英法对盟友中国的背叛。
英国知名汉学家、大英图书馆中文典藏部前主任吴芳思在首映式后告诉本报记者,英国很少有人知道中国与一战的关系,她的最新著作《被背叛的盟国:中国与一战》旨在告诉人们中国对一战的贡献,她在这本著作中也讲述了中国劳工的故事。在谈到这部纪录片时,吴芳思认为,该片拍摄线索清晰、架构完整,全面讲述了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她说,类似的关于中国劳工的文化活动这几年开始在英国多起来,这有助于英国了解这段几近湮没、鲜为人知的历史。
文化机构“子午社”将这部纪录片引进英国,该机构负责人彭文兰女士说,在英国,一战中国劳工长期以来是“一个不被讲述的故事”,这部纪录片有助于人们正视历史。她还告诉本报记者,今年4月19日将是第一批一战中国劳工抵达欧洲100周年的日子,“子午社”将在伦敦举行专门活动,对此进行纪念。
“英国华人社会论坛”主席史蒂夫·刘目前正在争取在英国为一战中国劳工竖立专门的纪念碑。他在首映式上对本报记者表示,这部纪录片在英国上映将有助于社会各界更加关注这段历史,他希望该片能在英国各大学播放,让年轻人不要忘记中国人为英国历史作出的贡献。
(本报伦敦2月6日电 本报驻伦敦记者 林卫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