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02月03日 星期五

    黑暗中看手机会致盲吗

    专家称没有科学依据

    作者:本报记者 田雅婷 《光明日报》( 2017年02月03日 06版)

        【网闻问切】 

     

        “网闻”回放

     

        如今,手机在人们生活中已不可或缺。除了日常使用,很多人还习惯在睡觉前,用手机看看新闻、朋友圈,刷刷微博等。近日,网上流传着一则消息,称睡觉前“刷屏”,特别是关了灯后在黑暗中看手机,眼睛被强光刺激30分钟以上,就会造成眼睛黄斑部病变,导致视力急剧恶化。而一旦得了黄斑变性,就相当于患上了“眼癌”,完全无药可治,只能最终导致失明。

     

        手机真会对眼睛造成这么大危害吗?如果已经黄斑病变,真的就无法可治了吗?普通人在用手机时,应该注意些什么?针对公众关心的问题,记者日前采访了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主任魏文斌。

     

        据魏文斌介绍,黄斑是视网膜的一个重要区域,位于眼球最底部,外形类似锅底。它是视网膜中最薄、最易受损的地方。黄斑区的视网膜细胞一旦被破坏,视力便会永久受损。该病早期最明显的症状,通常是出现无痛性视力下降,看近看远都变得模糊,尤其对门框、窗户等有直线的格状图像,会产生视物变形,或视野中心有黑影、闪光感等,晚期会导致失明。

     

        魏文斌指出,黄斑变性是一种与年龄密切相关的疾病,主要患病人群是老年人,因而,该病又叫作老年黄斑变性。这是因为随着年龄增加,人的视网膜组织退化、变薄,引起黄斑功能下降。研究证实,黄斑变性是引起50岁及以上人群重度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全球成年人致盲的首要疾病之一。

     

        魏文斌介绍说,黄斑变性分为“干”“湿”两种。干性黄斑变性又称萎缩型黄斑变性,最常见的症状为轻度视力模糊,不加控制会发展为严重的类型,即湿性黄斑变性。湿性黄斑变性又称渗出型黄斑变性,其造成视力损害的原因,主要是异常的新生血管在视网膜下生长,引起视网膜出血、水肿及视网膜组织的破坏。湿性黄斑变性病情发展迅速,如未治疗,超过40%的患者在一只眼睛出现新生血管后,另一只眼睛在5年内也会发生血管异常。

     

        “但是,诱发黄斑变性的原因有很多种,包括遗传、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吸烟或长期从事户外工作,眼睛长时间暴露在强光下等,这些因素,与在黑暗中看手机并无直接关系,也没有科学依据直接证明。”魏文斌说,到目前为止,同仁医院没有接诊过因为看手机得黄斑变性的病人。

     

        魏文斌强调,虽然黑暗中看手机与黄斑变性没有直接关联,但并不是说这种行为对眼睛没有损害。眼睛是通过调节睫状体的收缩或舒张,从而改变晶状体的曲度来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的。看远处物体时,睫状体舒张,晶状体凸度变小;看近处物体时,睫状体收缩,晶状体凸度变大。在黑暗中近距离看手机,负责调节看远看近的肌肉也就是睫状肌,会处于紧张状态。长时间得不到松弛,会使晶状体过度屈曲,增加屈光度,进而导致视力下降。对于儿童来说,由于视觉尚未成熟,还有可能造成视觉影响。不仅如此,黑暗中过于专注地盯着太亮的屏幕,会使眨眼频率显著减少。而眨眼的作用主要是使眼角膜湿润,起到保护眼睛的作用。眨眼次数减少,久而久之,容易引发干眼症。

     

        此外,魏文斌认为,将黄斑变性称为“眼癌”也不准确。所谓“眼癌”,是指生长在眼部的恶性肿瘤,一般为遗传或由于自身基因突变引发。网络上“黑暗中玩手机会得眼癌”的说法,容易对公众造成误导。

     

        魏文斌提醒广大公众,从护眼的角度讲,还是应尽量减少在黑暗中看手机及其他电子产品。如果一定要看,最好让房间里有一个背景光,同时把手机或电子产品的屏幕亮度调得暗一点儿。(本报记者 田雅婷)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