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01月24日 星期二

    “全覆盖”“拔穷根”“传帮带”“重倾斜”

    四招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

    作者:王嘉毅 《光明日报》( 2017年01月24日 13版)

        【解读教育“十三五”】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全面推进教育扶贫教育脱贫,就是要充分发挥教育在扶贫脱贫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和持续性作用,精确瞄准教育最薄弱领域和最贫困群体,精准实施教育强民、技能富民、就业安民的政策举措,聚力打好教育扶贫教育脱贫“组合拳”,有效提升贫困地区教育发展水平,着力保障贫困家庭孩子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实现一这目标,要重点落实“四个着力”:

     

    抓好“全覆盖”,着力夯实教育脱贫基础

     

        贫困地区教育基础总体相对薄弱,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改善教育办学条件,确保贫困家庭学生“有学上”“上好学”。要重点推进学前教育资源向贫困村延伸工作。要抓住农村教育发展“短板”,新建或依托小学改扩建农村幼儿园,配齐玩教具、保教和生活设施,按标准配齐配足保教人员,做好科学保教工作,真正使农村孩子接受良好启蒙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解放农村劳动力。二是扎实推进实施“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项目,加快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三是办好贫困地区必要的村小学和教学点,建设好农村寄宿制学校,保障学生就近上学。四是提升贫困地区教育信息化水平,实现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贫困县(市、区)和插花型贫困县(市、区)所有中小学和教学点宽带网络全覆盖,促进乡村小学和教学点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提高办学质量。五是落实好“两免一补”政策,完善控辍保学机制,保障建档立卡等贫困家庭学生顺利完成义务教育。加强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业质量的监测评价,推动提高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办学质量。

     

    助力“拔穷根”,着力提升脱贫致富能力

     

        职业教育是实现精准脱贫、提升人生价值、摆脱代际贫困的有效方式。贫困家庭学子通过职业教育,可以学到一技之长,增强致富本领,真正实现“输出一人,脱贫一户”。一是要坚持把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重点,提升贫困地区中等职业教育办学能力。优化中等职业学校布局结构,在人口集中和产业发展需要的贫困地区建好一批中等职业学校,重点支持贫困地区每个地级市(州、盟)建设好至少一所符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二是要坚持就业导向,支持建档立卡等贫困家庭初中毕业生到省(区、市)外经济较发达地区接受中等职业教育,订单式、学徒制等校企联合培养类职业教育优先招收建档立卡等贫困家庭子女。三是要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职业教育在农民群众实用技术技能培训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要紧紧围绕帮助贫困家庭靠技术技能脱贫的目标。一方面要建立公益性职业农民培养培训制度,以县为主、整体推进、全员覆盖,统筹教育、人社、扶贫、农牧等部门的培训资金和项目,形成有效衔接、资源共享的贫困地区技术技能人才培训机制,确保贫困家庭至少一人掌握一门致富技能;另一方面要打造贫困地区职教集团,重点建设一批特色鲜明、服务三农的涉农专业点,面向贫困地区积极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注重“传帮带”,着力强化教育结对帮扶

     

        充分发挥外部资源支持贫困地区教育发展的助推作用,形成“统筹资源、精准衔接、结对互联”帮扶机制,是促进贫困地区加快提升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一是要在县域内实施城区优质幼儿园对口帮扶乡镇中心幼儿园。采取“走下去、请上来”相结合的方式,大力开展设备捐赠、送教下乡、巡回指导、进修培训等形式多样的结对帮扶工作。二是要在市域范围内实施优质义务教育学校对口帮扶农村薄弱义务教育学校,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结对帮扶机制,在县域内建立“省市—县”“县—乡”和“乡—村”三层结对帮扶关系。三是在省域内实施省市优质普通高中对口帮扶贫困县普通高中。在省域内实施职业教育对口帮扶,鼓励市域内非贫困县中职学校与贫困县中职学校结对帮扶。四是着力加强东西部教育精准扶贫协作,强化以省市合作、校校合作、校企合作为载体的深度协作,真正实现优质教育资源互联共享。鼓励东部发达省份根据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定位,在职业教育、高等教育领域教师培训、教学改革、联合培养、产教融合等方面给予贫困地区大力帮扶。

     

    体现“倾斜性”,着力落实招生扶贫政策

     

        继续对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给予倾斜,注重教育公平、机会均等,增加农村学生特别是贫困家庭学生上大学的机会。一是要继续实施好国家、地方、高校三个专项计划。加大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农村学生单独招生、地方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专项计划实施力度,重点面向贫困地区和农村学生安排招生计划,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将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向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所在省市倾斜。民族预科班、民族班招生计划向贫困地区、向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倾斜。扩大普通高校少数民族预科班和民族班招生规模。加快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二是要启动实施职教圆梦行动计划,统筹协调国家示范和国家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选择就业好的专业,单列招生计划,针对建档立卡等贫困家庭子女招生,确保他们至少掌握一门实用技能。

     

        要确保教育资源配置向贫困县、贫困村和贫困家庭倾斜,确保教育脱贫政策精准到村、到户、到人,还要努力做到“四个到位”。一是要把教育脱贫对象精准识别到位。注重把好“对象精准识别关”,对接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数据库,建立教育脱贫数据平台,加强动态跟踪,为保证贫困学龄人口应学在学、应助尽助提供技术支撑,为教育脱贫政策精准落实提供依据、搭建平台、建立窗口,提高工作精准度和科学性。二是要把各类教育资助政策兑现到位。紧盯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切实精准兑现教育脱贫的各类资助政策,让贫困学生轻装上阵,专心致力于接受良好教育。继续实施好营养改善计划,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扩大试点范围,保障农村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三是要把教师队伍补充培训保障到位。落实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对贫困地区乡村教师在补充招录、职称评聘、培训进修、评优提职等方面进行倾斜。着力解决幼儿园教师不足、音体美外语教师短缺等问题。建立城镇优秀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制度。依托“国培计划”“省培计划”,加大对贫困地区特别是边疆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幼儿园、中小学和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力度。四是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提供到位。构建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帮扶机制,让贫困家庭毕业生拥有更多的上升通道。继续将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列为重点帮扶对象。对贫困家庭未就业的大学毕业生,特别是职业院校毕业生联系安排公益性岗位。积极联系经济发达地区企业为贫困家庭毕业生定向提供就业机会。

     

        (王嘉毅,作者系甘肃省教育厅厅长)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