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经典】
《经济发展理论》是当代西方著名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的代表著作,最早以德文于1912年出版,1926年修订再版;1934年由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英译本,被列为《哈佛经济丛书》第46卷;1990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中译本,张培刚教授撰写序言。
熊彼特在这部著作里揭示了现代经济增长的源泉,提出了其经典的创新理论(Innovation Theory)。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具有相当完整的体系,主要阐述了创新的内涵、创新的形式、创新的发动、创新的主体和信贷要素等问题,从而为现代经济发展理论奠定了基础,也让熊彼特赢得了“创新大师”的美誉,其要点包括:
第一,现代经济增长是蕴含着创新的经济发展,它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增长。传统的经济增长是数量增长,并不能称作发展过程,“因为它没有产生在质上是新的现象”,“我们把这种增长看作是数据的变化。”
第二,创新是生产要素或生产手段的“新组合”,它包括五种情况:采用一种新产品;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开辟一个新的市场;控制一种新的原材料供应来源;实现一种新的工业组织。
第三,创新的需要往往从生产者方面发动,经济体系中的创新一般并非在消费者方面自发地产生。“一般是生产者发动经济的变化,而消费者只是在必要时受到生产者的启发,消费者好像是被教导去需要新的东西。”
第四,企业家是实现“新组合”的主体。他们的职能并非通常意义上的管理,其中,实现生产手段的新组合是一种特殊的职能,典型企业家的独特任务在于“打破旧传统,创造新传统”。
第五,企业家借助信贷实现新组合。为创新目的而提供的货币信贷成为经济发展的特别要素,它能够创造新需求,把信贷给予企业家将可能创造出新的“供给”。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在经济思想发展史上具有杰出贡献,主要是揭示了现代经济发展的新路径,实现了从斯密式增长到熊彼特式增长的转变。
现代经济学的鼻祖亚当·斯密将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归结于社会分工,认为分工可以加深生产的专业化程度,进而提高生产效率;马歇尔沿着这条路线分析劳动分工的演进,阐述了分工和专业化促进报酬递增的机制,形成了新古典经济学框架。而熊彼特另辟蹊径,提出了一套新的解释经济变迁的经济学框架,认为企业家创新是推动社会经济系统演进的直接动力,生产技术的革新和生产方法的变革在经济增长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从而开拓了用创新因素解释经济增长的经济学范式。这种从分工到创新的转变,实现了从斯密式增长到熊彼特式增长的转变,实质上是从传统经济增长到现代经济增长的转变。
熊彼特理论的提出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集中地反映了工业化时代经济增长的特点。20世纪初期,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经历了第二次工业革命,重工业逐步占据主导地位,大型企业组织迅速形成。这种经济变革的实践,为熊彼特分析现代经济增长的源泉提供了经济事实。熊彼特的《经济发展理论》首先用静态方法分析经济循环流转,即简单再生产过程;然后从动态角度提出创新理论,用以分析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熊彼特在这部著作以及后来的《经济周期》《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等著作中,不仅提出了创新是经济增长的源泉、创新是创造性毁灭等观点,而且提出了多重经济周期和社会主义替代资本主义的观点。
熊彼特的《经济发展理论》从形式和内容上对现代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正如他在该书英文版序言中所写:这本书已经闯出了它自身的路,不管是对还是错,它已经在它的时代和领域里赢得了它在德国文献中的地位。自英文版发行后,该书的国际影响力迅速扩张。美国经济学家保罗·斯威齐提出:现代正统经济学家在他们的系统理论分析中从不试图分析演进过程,熊彼特的《经济发展理论》是在这方面离开传统标准的突出代表。奥斯卡·摩根斯顿认为:这是一本有关经济发展理论最受鼓舞和最引人注目的著作,在某种程度上对动态经济学的研究进行了尝试,这是一场革命。新熊彼特学派的旗手理查德·纳尔逊指出:经济学家关于技术进步产业的运行的评论已经带有熊彼特主义的血统,至少在他们不去阐述“理论”的时候是这样,经济学报刊编辑们的语言也变得越来越熊彼特式的。显然,熊彼特开创的道路是分析经济演进过程的尝试,也是研究动态经济学的尝试,更是阐述现代经济增长动力的尝试。这场经济学理论的革命,不仅开辟了经济学研究的新路径,而且形成了经济学分析的新范式,构建了一种新的经济学话语体系。
20世纪80年代以后,新技术革命的浪潮不断涌现,熊彼特理论迅速传播和引起重视。特别是在进入21世纪的中国,经济转型的实践呼唤着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熊彼特理论愈来愈受到理论界、企业界和政府部门的青睐。熊彼特关于创新是经济增长源泉的观点契合中国创新发展理念和创新驱动战略,关于新组合的方式的观点契合鼓励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组织创新的政策,关于由生产者发起创新的观点契合推动供给侧改革引导消费者需求的政策。中国曾经创造经济增长奇迹,现在已经开启驶向创新强国的航程。借鉴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制定和实施合理的宏观经济政策,激发和集聚广大人民的创新热情和智慧,进而以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我们的国家将大步迈向创新强国和经济强国。
(欧阳峣,作者系湖南师范大学副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