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我看过了,《环太平洋2》也一定会去看的,这俩大片都是在我家门口拍的!”近日,电影《长城》的热映让27岁的宋雪非常兴奋,宋雪住在山东青岛西海岸,全球投资规模最大的影视文化产业园“东方影都”就在她家附近,很多大片都产自这里。
2016年,有200多个国内外影视剧组来青岛取景拍摄;未来3年,还会有11部好莱坞大片实现“青岛制造”。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发现,如今的青岛不再只是“天然摄影棚”,除了红瓦绿树碧海蓝天,这里还有国际一流的影视设施、精确有力的制作保障、全球最高的补贴政策。经过近几年的全产业链布局,青岛的影视文化产业迎来“怒放的春天”。
“《长城》是中美合拍的第一部‘重工业电影’。”青岛西海岸文化产业投资公司总经理苑梅琳对记者说,仅从这个角度讲,《长城》的意义就很特别,它为中国“重工业电影”的制作打开了一扇与国际接轨的门。所谓“重工业电影”就是我们常说的视效大片,也是电影生产的核心竞争力,它的生产制作需要高度的专业化、流程化,典型代表就是好莱坞大片。
基于国产“重工业电影”的落后与薄弱,从转型升级的需求出发,青岛市政府对影视文化产业进行了超前规划和顶层设计。2013年,投资500亿元的“东方影都”项目开工,这一项目使青岛在影视产业的硬件配备上具备了世界一流水平。
“‘东方影都’拥有全球最大的万米摄影棚、世界唯一的固定水下摄影棚和国内最大的电影摄影棚集群。目前已有15个摄影棚、11个置景车间投入使用。”青岛灵山湾影视摄制服务中心丁小淇说,这一项目还配套有大剧院、主题乐园、酒店群、游艇码头和会所等。目前,美国传奇影业投资的《环太平洋2》正在这里拍摄;最新消息是投资两亿美元的迪士尼新版《花木兰》也有意来此拍摄。
谈及青岛影视文化产业园区的发展,著名导演张艺谋认为,青岛市政府对于电影发展有很多政策和优惠措施,与国际接轨后,未来是不可限量的。
2016年10月,青岛市政府联合万达集团在美国洛杉矶举办了电影峰会,共同推介青岛电影产业新优势。峰会上,青岛向美国传奇影业《长城》制片方发放了合计1600万元的电影制作成本贴补,这也是中国第一个按国际惯例实施的电影制作补贴。峰会当天,就有9家好莱坞电影企业与青岛签订了拍摄协议。
2016年6月,青岛发布了《青岛市影视产业发展基金办理使用办法》,规定影视产业发展基金规模为每年10亿元,设立期限为5年。在设立期间摄制符合要求的影视项目,最高能够补贴到制作费用的40%,还有10%的税收返还,这一规定远远超过了欧美地区最高30%的补贴比例。
“我们还面向全国启动了‘影视剧本孵化计划’,征集优秀剧本和创意并给予资金扶持;对在青岛注册的影视公司,也有非常优厚的税收连续返还政策;同时,还与美国南加州大学、青岛理工大学等国内外高校合作,培养制景师、灯光师等各种影视专业化辅助人才。”苑梅琳告诉记者。
“2016年5月,拥有115年历史的青岛水兵俱乐部旧址被专家认证为中国最早的商业电影院,这也使青岛‘影视之都’的美誉有了更深切的历史渊源。”青岛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李明说。
“青岛影视文化产业的总体架构就是‘一二三’3个字。”李明说,建立一个国际化的全产业链生态圈;实现政策体系和服务体系两大突破;打造国际电影节、国际电影交易中心、电影艺术技术创新中心三个平台,以此架构拉动影视生产与消费,使青岛成为一个中国化、世界性的“东方好莱坞”。
“截至目前,仅在灵山湾影视文化产业区注册的影视公司就已经达到88家。”苑梅琳说,预计未来5至10年,青岛影视产业的繁荣将撬动一个千亿级的文化产业集群,并为青岛西海岸新区带来2000万的旅游人口。
“青岛正在申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电影之都’文化项目。”李明说,作为中国电影百年历史发展的同行者,青岛要打造“东方影都”,绝不是去复制粘贴别人的东西,而是通过与世界接轨,找到我们自身的文化优势和精神航向,以工匠精神体现中国影视文化的责任担当,最终服务万千百姓。
(本报记者 刘艳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