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祖传统起源于商朝。商人把鬼神分为天神、地祇、人鬼三类,并且把人鬼(祖先)作为祭祀的主要对象。从孔子开始,儒家逐渐与鬼神信仰拉开距离。从根本上说,儒家并不反对服事鬼神,只是将对鬼神的祭祀放到整个道德教化的系统中去思考而已。《荀子·礼论》指出:祭祀是人们对祖先思慕感情的真实表达,是忠诚信爱的极点,是礼仪制度的最高表现,“其在君子,以为人道也;其在百姓,以为鬼事也”。
在实践中,中国人的祭祖信仰不外乎基于以下两种心态:一是饮水思源,追念祖先功德;二是祈求福祉,希望祖先保佑子孙。这里,体现了个人与祖先之间的生命关联,“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这些看似高深的哲学追问,在中国人的祭祖仪式中得到自然而朴实的回答。这里,还体现了个人与祖先之间的情感关联,甜酸苦辣的人生况味,喜怒哀乐的情绪波动,都可以毫无保留地向祖宗诉说,从而得到心理的释放,乃至问题的解决。在祭祖的芸芸众生看来,祖宗虽然不在了,但并没有变成虚无缥缈的鬼神,而是在生命上与自己同在,在情感上与自己分享。冯友兰先生说过:“行祭礼并不是因为鬼神真正存在,只是祭祖先的人出于孝敬祖先的感情,所以礼的意义是诗的,不是宗教的。”这种诗意的信仰、哲学的智慧,正体现出中国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的精神魅力。
正因为其中蕴含着深厚的文化传统和深邃的精神魅力,祭祖信仰在当代中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成为国人精神生活的重要寄托。
家庭祭祖。家祭是祭祖信仰最基本最普遍的形式,但各地的具体做法不尽相同。这种家庭祭祖方式,有助于巩固以孝悌为纽带的家庭成员关系,维护家庭的安定和睦,也是讲述家庭故事、传授优良家风,进行家庭教育的最佳场所,实际上发挥了类似西方人“教堂”的作用。
宗祠祭祖。祠堂一般都是同姓同宗的宗族祠堂。1980年以后,在各地农村陆续恢复。笔者家乡的宗祠中,正中供桌上供奉本族始祖和支祖的牌位,两边墙上挂有本族历史故事和名人介绍。宗祠祭祖分为春祭和秋祭,其中最隆重的是每年春节期间开展的春祭,气氛庄严而热烈。不少地方现在祭祖仪式加上一条,就是为本族优秀子弟发放奖学金、为困难子弟发放助学金。这种宗祠祭祖方式,有助于增进族群内部人们的感情联络,促进社会稳定和谐。现在有些地方,尝试引入祠堂管理委员会议事制度,协助当地村委会进行美丽乡村建设,调解村民纠纷,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还有一些地方,提出“活化祠堂”概念,将祠堂打造成村居的公共活动空间,为当地的古祠堂、古村落保护和开发提供了有益的探索。这些,对于扩展祠堂功能,使之成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力量,是很有意义的尝试。
企业祭祖。企业本来是现代市场经济组织,欧美的企业,因为处在全民宗教信仰的社会背景中,根本不必要也不可能考虑员工的精神信仰问题。广东东莞的一些企业立足中国人的信仰传统,专门为来自五湖四海的本企业员工设立了“祖宗堂”。“祖宗堂”面积20平方米左右,正面墙上方悬挂“慎终追远,民德归厚”锦幛,下方设立供桌,供奉“天地国亲师”牌位,以及本企业所有员工姓氏祖宗的牌位(经过统计确定)。“祖宗堂”平时开放,员工在家庭的重大纪念日,或者在思念家乡和亲人时,均可自行前往祭拜、上香。在春节和清明节等重大节日,则请出所有牌位,放置在企业大礼堂,组织本企业全体员工举行隆重的集体祭拜仪式。其祭拜程序参照农村宗祠祭祖仪式而依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而有所变动,祝文则包含有本企业本年度发展成绩及前景展望等内容。在他们看来,教化员工是企业不可推卸的责任,而教化的本质就是教做人,做人首先是行孝。把孝落实了,人的动力就出来了,能力就出来了,整个格局也就出来了。这种企业祭祖方式,是对中国传统乡村宗祠祭祖方式的继承和超越,既满足了个体的精神信仰需求,又增进了本企业员工之间的情感交流,为建设企业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必要的心理基础。
城市社区祭祖。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城镇化的进程正在加速。与此相伴,每逢春节、清明等重大节日,一些大中城市居民的“路祭”已经成为一道刺眼的“风景线”。针对这一情况,一些城市社区正在探索通过建设“社区百姓堂”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具体做法如下:⒈“社区百姓堂”一般与社区文化中心建设相结合,面积大小可根据社区的实际情况而确定,一般20平方米左右。⒉在“社区百姓堂”正中靠墙位置,设立供桌安放“天地国亲师”牌位以及本社区居民各个姓氏的先祖牌位(经过广泛登记和统计确定,并可根据社区居民迁出迁入的情况而随时变更)。⒊“社区百姓堂”附设有专供居民个别祭祀各自祖先的祭拜室,每个祭拜室面积10平方米左右,数量多少则依据本社区居民人数和实际需要确定。祭拜室中设有供桌,供居民个别祭祀各自祖先时放置祖宗牌位和祭品。⒋“社区百姓堂”平时由社区工作人员管理,作为本社区居民纪念先人、激励今人的活动场所。⒌本社区居民平时根据需要可自行前往“社区百姓堂”祭拜、上香;或者提前预约,请出自己的祖宗牌位到祭拜室祭拜、上香(考虑到城市社区环境,不得烧香和烧纸钱)。⒍安排本社区居民讲述本姓祖先的德行及其对民族、国家、社会的贡献。⒎发挥本社区退休人员的作用,举办道德讲堂。⒏陈列本社区居民为国家为社区贡献的事迹,使其成为本社区共同的精神财富。总的目的就是要通过这些活动,使“社区百姓堂”成为缅怀先人功德的祠堂、良好社会风气的讲堂、道德学习和实践的学堂。这种城市社区祭祖仪式是在现代城市化背景中对传统祠堂功能的继承与突破,为打破“陌生人”的隔膜,建设社区命运共同体,提供了一条可行的通道。
祭祖体现着我们民族的精神信仰,对此决不可妄自菲薄,也不能放任自流,而是要积极面对,正面引导,让祭祖信仰成为我们重建“文化自信”的起点,为中华民族在当代的重新崛起奠定坚实的精神基石!
(作者系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