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学一做”·学习教育】
岁末,尽管室外寒风凛冽,但在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阳光厅内,首届网络文化论坛暨优秀网络作品评选颁奖典礼却洋溢着热烈的气氛。在面向全校征集的原创网文、视觉创意、微视频、新媒体平台、新技术应用等五个大类300余件作品中,不仅《正在消失的历史:走进清华名人故居》《触摸清华》等一大批具有人文情怀的作品脱颖而出,还涌现出“微沙龙”“脑泡”等众多颇具特色的新媒体平台。
新形势下,高校如何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党的十八大以来,清华大学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持续推进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探索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好做法、好举措。
清华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面向不同群体有针对性地制定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分阶段、有重点、多层次地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全校52个二级单位党组织、1200多个党支部做到“一单位一计划,一支部一方案”。通过组织读原著学经典、听辅导报告、抄写党章、重温入党誓词、集体过“政治生日”等形式,引领广大党员坚定理想信念、提高党性觉悟和“四个意识”。
围绕推进学校“十三五”期间的事业发展,清华相继制定党的建设、制度建设、文化建设等专项规划,做好顶层设计、着力搭梁立柱,为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和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夯实基础、健全体系。此外,学校还完善微博、微信管理办法,构建立体化、多形态的新媒体矩阵,开设“党建慕课”“微党建”“清马来了”等多样化的思想理论教育平台,精心推出“清华思客”“清华少年说”等一批名栏、名家和名作,定期进行评优奖励并发布“微榜单”。
清华大学领导班子带头学、领头做,打造“不漏气发动机”。通过建设系列长效机制,该校拓展了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深度和广度,明确要求全体教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将教书育人作为第一学术责任,提高研究无禁区、讲授有纪律、言行有底线的自觉意识,在全方位的师生互动中以德育人、润物无声。学校坚持用“清华师德”作引导,办教书育人研讨会,设立突出贡献奖和良师益友、清韵烛光等奖项,组织编印《清华大学党员风采录》系列,大力宣传“炭火教授”赵家和等先进典型。清华还积极发展业务骨干入党,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组织理论研讨班、学习会和主题社会实践,加大对青年教师在学术发展、成长成才方面的支持力度,积极帮助解决其在工作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本报记者 邓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