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01月19日 星期四

    小说《下广东》语言风格引争议——

    无厘头表达:幽默还是流俗

    作者:本报记者 徐畅 王国平 《光明日报》( 2017年01月19日 09版)

        “村水作品的语言既不是东北的幽默,又不是西北的放达,同时不单纯是南方的温婉,其中也有粗粝,嬉笑怒骂中又含着眼泪和豁达。这样带有无厘头风格的表达方式,小说是否应该有,值得探讨。”近日,由长篇小说选刊杂志社和广东顺德作协联合主办的村水长篇小说《下广东》研讨会在京举行,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阎晶明向在场评论家抛出了这个问题。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张胜友表示,作者以原生态的写法,记录了改革开放初期闽西客家人打拼的故事,直面新时期“发财下广东”过程中的种种社会问题,有着特殊的现实意义,“是一次向改革开放的致敬”。

        不过,中国作协创研部原主任胡平坦言,《下广东》中带有无厘头风格的表达方式并不是北方人所习惯和喜欢的。他指出,作品中有的无厘头表达处理得比较好,让人觉得是一种幽默,但有些语言荒诞戏谑,容易流俗。如何把握无厘头风格这种幽默的度,需要作者仔细考量。

        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白烨也认为,这部作品与传统小说叙事方式不太一样,刚开始看的时候就让人觉得别扭。作品的语言粗野、油滑,文笔大胆,叙事放达,“很多内容都让人看着不舒服”。

        “我的观点跟白烨不一样。我对这部小说评价比较高。”作家出版社原总编辑张陵接过话头。他从地域文化角度对《下广东》进行了解读,认为这部小说的文字带有一种野性,是好小说应该具备的。他说,白烨是北方人,其分析思路基于北方文化和北方语言的特点,比较对象也是一些带有北方地域特色的经典小说,如果从南方文化尤其是广东、福建文化的角度来看,这部作品还是不错的。

        在沈阳师范大学中国文化与文学研究所所长孟繁华看来,在审美大众化的当下,尽管人们在市场上总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文化消费方式,但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作家,都应该遵循带有普遍意义的审美原则,“‘删繁就简三秋树’,简洁是任何创作的最高境界”。他认为这部小说的语言狂放到没有节制的地步,“《下广东》并不是网络小说,它应该遵循多年来形成的创作原则,慎用无厘头风格的表达,否则溢出太多,会显得没有章法”。

        福建省文联副主席陈毅达认为,《下广东》语言的混杂感明显,在艺术上也显得不够精致。但作者敢于突破所谓的规则,呈现出个性化写作姿态,这在倡导多元化创作的当下不失为一种有意义的探索。

        (本报记者 徐畅 王国平)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