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体味获得感】
春节前夕,在河南省郑州市郑百文化原料有限公司家属院,65岁的原新卫厂老工人王守业收到了从河南灵宝市寄来的崭新户口簿。他急忙掏出手机打给灵宝市公安局鼎塬路派出所所长王跃伟:“谢谢王所长!当了28年‘黑户’,我现在终于有了户口了!”
王守业原籍河南省漯河地区郾城县,20世纪70年代,为支援“三线”建设,他来到位于河南省灵宝市的新卫厂工作,1981年停薪留职,8年后,长年不在厂区生活的他又迁居郑州,久未与厂方联系,导致失去联络,原新卫厂派出所从集体户口中注销了他的户口。后来,原新卫厂派出所也被撤销,很多户籍资料流失,王守业的户籍断了线,成了“黑户”。
由于原新卫厂在十几年前从灵宝搬迁到郑州,王守业的工友要么返乡要么随子女生活,分散在全国各地,较为集中的地方是灵宝和郑州。前不久,在来信中得知王守业的情况后,王跃伟立即着手解决。民警拿着王守业老人的照片,找到家里,找到医院里,让一个个老人辨认。终于,形成了翔实的户口申报材料,为王守业办理了户口。
“河南是人口大省,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解决无户口人员登记户口问题的意见》,河南省公安厅组织全省公安机关深入了解各类无户口人员的基本情况,认真剖析造成无户口问题的原因,在无户口人员分类上,在《意见》提出的8类人员的基础上,根据全省的实际情况,又作了进一步细化,将全省无户口人员分为11类,针对每一类人员,分别制定相应措施,分门别类地解决登记户口问题。”河南省公安厅治安总队副总队长张元明介绍。
2016年9月,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城关派出所民警在辖区西关村摸排无户口人员情况时,群众反映,有一位老太太在该村生活几十年了一直没有户口,但是此前民警并未受理过她本人或家人的任何申请。于是,民警即刻前去登门走访该户人家。
老人名叫李素芳,1950年出生,原籍系河南获嘉县,40多年前,李素芳经人介绍与本县中和镇北街村沈某结婚,并将户口一并迁入,不久因感情不和离婚,离婚后就来到修武县西关村生活至今。她也曾到原籍获嘉申请办理身份证,但被告知在计算机中查找不到户口,她当时认为自己是一个女人家,户口用处不大也就不太在意。现在国家出台了一系列补助政策,再到原籍补录户口因她提供不出与其有关的身份证明而无法办理。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解决无户口人员登记户口问题的实施意见》及《全国公安机关深入推进户口登记管理专项清理整顿工作》的相关规定,李素芳也不符合在辖区补录户口政策。”修武县公安局副局长陈晓路明白李素芳户籍问题的特殊性,向焦作市公安局汇报情况后,又专程赴河南省公安厅汇报,在省厅、市局的积极协调和支持下,最后经过县户籍民警反复依法取证,终于为李素芳补录了户口。
“截至目前已为20多名无户口人员解决了户口问题。”陈晓路说,“造成‘黑户’的原因很多,为切实保障法律赋予公民依法履行户口登记的基本权利,我们以为民服务作为出发点,本着便民、利民、实事求是的原则,主动作为为无户口人员补录户口,让辖区内的每一名群众都在阳光下幸福生活。”
(本报记者 崔志坚 王胜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