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01月18日 星期三

    《大藏经》回家了

    作者:本报记者 李韵 《光明日报》( 2017年01月18日 09版)

        《清敕修大藏经》今天入藏故宫!此次入藏故宫的《大藏经》是由唯一存世的官刻大藏经木质经版、也就是当年印制《清敕修大藏经》的经版,印刷而成。

     

        据悉,此次刊印过程中将原本缺失的9626块经版补全,首次恢复了乾隆初印版。包括入藏故宫的这套经文在内,此次一共复刻80套经文。未来,所有经版将全部封存入库,不再刊印。

     

    清点经版历时两年

     

        《清敕修大藏经》又称《乾隆大藏经》或《龙藏》,是我国古代最后一部官刻汉文佛藏。这部经书从雍正十三年开雕,至乾隆三年(1738年)竣工,雕成经版79036块。乾隆四年,第一次印刷100部,称初印本。

     

        藏经以《千字文》编号,自“天”字起至“机”字止,共724字,每字一函,全藏共724函,每函10册,共计7240册。全藏共收入佛教经、律、论等部著作共1669部,7168卷。经版初刻完成后存于故宫武英殿内,后历经劫难,几经辗转。

     

        2009年,《清敕修大藏经》经版修复保护工作启动。“当时,经版松散堆放在市郊的一个临时库房里,环境拥挤。”修复项目委员会首席专家延藏法师介绍,大藏经经版每块重4.5公斤,全部经版总重360吨,总体积超过1000立方米,光是清点工作就历时了两年有余。

     

    补全9626块佚失经版

     

        经查实,《清御制龙藏经》经版存69410块,佚失9626块,现存中还有20%以上的经版存在不同程度损坏。

     

        《清敕修大藏经》经版雕刻完成以后,在乾隆时期还经过了三次抽毁、撤出的特别经历,主要是乾隆曾分别于乾隆三十年、三十四年、四十一年下旨,共撤毁了800余块经版和其对应的近百卷典籍。在这些撤毁的经版中,包括了钱谦益的著作,武则天、明永乐皇帝等前朝帝王撰写的文章等。因此,初雕初印的《清敕修大藏经》,罕见全帙。

     

        “补齐过程非常复杂,我们走访了全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延藏法师介绍,历代对于经书也有撤毁,乾隆皇帝就出于各种原因三次对经版和经书撤毁。“要找到最初的刊印版,需要大量专业细致的校勘和补缺。”

     

        此次不仅补全了所有佚失经版,而且工作人员将所有底本进行了扫描,进行重新修版、拼接和数字化储存。同时,大藏经刊刻时的背景文献,历代颁赐、刷印、修补大藏经的文献资料、乾隆朝三次撤毁经版的详细记录等也一并完成数字化存档。

     

    经版不再刊印

     

        如今,经版已经入藏了现代化的专用库房,面积约6000平方米。工作人员介绍,库房安装了各种安防、消防、通风、电子监控、温湿度监控等设备。“每半年要对经版进行一次熏蒸灭虫,并随时观察虫蛀和真菌对经版的损坏情况。”

     

        “经版不会再进行刊印,目前市面上只刊印了80套,其中一套入藏故宫。”工作人员介绍,这些全部是原版手工印刷完成。“连用纸都有讲究,使用的是安徽产的手工碱性宣纸。”

     

        此次入藏故宫的大藏经采用了蓝色函套、黄色护板。“史料记载,初印本中只有10套经过了装帧,其他都是订好成册就颁赐到全国各地了。这次入藏故宫的版本全部按照故宫旧藏的传统工艺制作,力求还原原貌。”

     

        (本报北京1月17日电 本报记者 李韵)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