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01月09日 星期一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辩证统一

    作者:邹广文 《光明日报》( 2017年01月09日 15版)

        置身于经济全球化的中国,文化问题一直萦绕于国人的心头。这根源于在经济全球化这个舞台,随着不同民族的文化交流日趋频繁,文化日益成为民族走向世界的突出标志。在这一时代背景下,一个民族如何将自己独具特色的文化展示给世界?又如何以海纳百川的心胸接受他者文化?如何在文化的交互激荡中既守护住自己的传统又拥有创造的活力?这些问题归结到一点,是如何处理好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关系问题。

        文化传承的意义实际上在于对“传统”的认同。人作为一种目的性存在,正是通过文化划定了人性的圆周,因此文化就是人实现自己目的的具体展开方式。不同族群的“文化展开方式”就构成了“传统”。文化传承之所以必要,就是因为只有在传承中,文化成果才能积累,后人才能在前人文化实践的结果上开始新的征程。文化传承,态度尤为重要,这首先需要对我们自己的文化心存敬畏,有发自内心的真诚,而不是以急功近利的心态去对待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是人民创造的,文明也是人民创造的。对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我们应该多一份尊重,多一份思考。”“要重视中华传统文化研究,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改革开放近40年来,国人感叹我们的文化被经济绑架了,文化被推向市场进行了过度的开发。今天,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起点,我们需要克服对传统文化的浮躁功利心态,以对民族历史与未来负责的态度去继承文化传统,从中国优秀文化传统中开显出所蕴藏的解决当代人类难题的重要启示。

        文化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实践的内在要求,是人类文化发展的实质。唯有文化的不断创新,才会为人类的社会生活注入源头活水,民族的传统文化才能焕发出生机与活力。“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凝聚力的重要基础,是各类创新不竭的精神动力。”文化创新要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因为人是文化创新的主体。守住圆满的结局只能意味着生命的停滞,生命的意义就在于不断创新、不断超越。人人崇尚创新,国家才有光明前景,社会才会充满活力。面向未来,我们每个中国人都应该自觉反思:中华文明对于未来人类文明发展的可能贡献是什么?中国可以向世界输出的主流价值观又是什么?对于这些问题的有效回答,唯有在文化创新中才能找到确切的答案。基于文化创新的使命感,我们既需要对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课题给予关注,又需要对关系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进行积极探索。文化创新成为民族文化生命力和凝聚力得以延续并发挥作用的根本保证。

        传承与创新是文化前行的两个轮子,二者缺一不可,不可偏废。无论是一个民族还是一个人,其前行中都有“显性”和“隐性”两个标识性的文化维度:显性的文化维度是“创新”,而隐性的文化维度则是“传统”。“创新”为文化成长注入了不竭的动力,并表征着文化主体的存在价值,印证着主体的生命与自由。“传统”则匡正着我们前行的脚步,让我们对于“为什么上路”有一种自觉意识,不至于“离经叛道”。在此意义上我们可以说,建构人的文化世界需要“瞻前顾后”:“顾后”为的是守住“初心”,心系人的精神家园;“瞻前”为的是拓展人类文化“新世界”,增宏生活的意义。因此,置身于当代生活的每个人,面对已有的文化都是“一身兼二任”——既要“承传”又需“创新”。如果说“承传”是一种历史责任的话,那么“创新”更是一种时代责任。唯有不断创新前行,方不辜负先辈的重托,让民族的文化不断发扬光大。

        传承文化传统的过程也是为文化创新确定方向与目标的过程。从文化哲学的角度来看,人是一种目的性存在,而人的文化传承一定要以文化创新为目的,因为一种文化之所以能够“传”,就在于它具有向未来成长的潜力或“可能性”。真正的传统一定是活的,是对人们的当下生活具有影响性的。记忆是传承文化传统的重要形式,按照当代德国文化学者扬·阿斯曼(Jan Assmann)的理解,“我们常常忘记,遗忘才是人类生活的基本形式,而回忆是对抗这种自然规律和时间的努力,是少之又少的特例。两者都是对过去的构建和拆解,都帮助人们继续生活下去。”生活的节奏变化越快,我们越需要反思生活,而反思生活的价值标准又常常需要从我们的文化记忆(传统)中去找寻。只有坚守住我们“应该坚守”的,则我们走向未来的理由就愈加充分,步伐也就更加稳健。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文化是一条流动的河,从“过去”经“现在”流向“未来”,所以文化在其现实性上是传统与当代的有机整体。

        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创造是每个中国人的历史责任。从这一文化建设的使命要求来看,同样需要坚持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统一,需要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之间达成一种“必要的张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坚持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统一,也是文化自信的内在要求:无论是文化传承还是文化创新,都是文化主体主动选择的结果,是全体中国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担当。而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首先就需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要自觉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植根的文化沃土,我们需要在继承优秀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努力培育民族新文化,以展示时代风貌;其次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在不同文化的交流激荡中,致力于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和谐共生,努力开创未来世界文化的新境界。

        (作者系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