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英语词典》作为全球广为人知的辞书,被读者誉为“英语语言的终极权威”,它的第一版历时70年才编纂完成,此后又经历了增补、电子化、网络化几个重要阶段。探究这本词典的起源和修订历程,对于我国辞书事业发展不无裨益。
《牛津英语词典》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57年,伦敦语言学会的成员们认为,当时存在的各种英语词典不够全面和完整,他们呼吁对盎格鲁-萨克逊时代以来的英语语言进行全面审视,编纂一本全新的词典。
但是,直到1879年,伦敦语言学会才与牛津大学出版社达成协议,决定由当时著名的词典编纂家、语言学家詹姆斯·穆雷主导此项工作。
这本词典最初的设计是4卷、6400页,包括1150年以来的所有英语词汇。编纂者们最初设想用大约10年时间完成工作。然而工作开始5年之后,穆雷和同事们仅进行到ANT(蚂蚁)这个单词。也就是说,连字母A开始的单词都没结束。其实,耗时比预估要长不足为怪,不仅因为英语语言的复杂性,更因为英语从未停止演变。穆雷等人既要记录新产生的词汇,还要对已存在词汇的新意思进行跟踪。他们要仔细审视之前7个世纪以来英语的发展,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
1884年,穆雷团队出版了词典的第一卷。此后的40年,不断有新的编纂者加入进来。他们每编好一卷便出版,直到1928年,出版了最后一卷。当时的词典共包括10卷、40多万个词句,被命名为《按历史原则编订的新英语辞典》。穆雷没有活到这一天,他在1915年去世。他所致力的这项工作,被认为是世界出版史上前所未有的成就。
在最初10卷出版后,编纂者们又开始更新工作。1933年,第一本增补册子出版。与此同时,词典被分为12卷,再次印刷出版,并正式命名为《牛津英语词典》。
第二次增补,将词典分成四卷,在1972年至1986年出版。其中包括了20世纪新的语言信息,除科学和技术词汇外,还包括来自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印度等英语国家的词汇。
1982年,牛津大学出版社开始辩论如何带领《牛津英语词典》进入一个新的电子时代,出版社斥资1350万英镑,启用了一批项目管理人和系统工程师,用5年时间完成了出版工业史上前所未有的词典电子化计划。出版社打造了量身定做的电脑系统,处理文本;文字处理使用了当时最新的编码系统;120名打字员把词典和增补册子输入电脑;50名校对负责检查最终结果……1989年,《牛津英语词典》第二版在上述庞大工作的基础上得以出版。新版有20卷,22000页。
1992年,《牛津英语词典》再次创造历史,出版了CD版本。把庞然大物压缩成轻盈的便携版本。CD版本的词典取得巨大成功,改变了人们查字典、索取信息的模式。一些使用纸质词典几乎无法完成的复杂词源和例句检索,只需几秒就能完成。
令人敬佩的是,一个多世纪以来《牛津英语词典》的编纂,一直是个“赔本买卖”,然而出版社却始终坚持着最初的理想和信念,坚持对文化价值的尊重和承诺。词典目前仍在进行修订计划,新的词汇和内容每三个月就会在网上更新。
纵然《牛津英语词典》历史悠久,但它是一本活着的工具书,它在不断成长、变化,它不仅记载了英语语言的发展历程,更成为英国社会发展的生动写照。它与时俱进的变革精神、为语言文化发展不计代价的投入,都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地方。(本报驻伦敦记者 林卫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