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1月6日电 记者田雅婷6日从北京大学医学部获悉,国际顶级医学期刊《美国医学会杂志》日前发表了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刘建蒙课题组的研究论文——《2008—2014年中国剖宫产率变化趋势及地域分布差异研究》。该研究是迄今为止有关中国剖宫产现状最为全面系统的研究,纳入分析的总出生规模近1亿人,几乎涵盖了中国内地每一例新生儿。这项研究对宏观把握中国剖宫产现状、研判剖宫产率未来趋势以及制定相关政策等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2010年,世界卫生组织曾在亚洲9国开展的调查显示,我国剖宫产率高达46%,由此,给我国带上了“剖宫产率世界第一”的帽子。然而,这一调查结果及其他有关中国剖宫产率的研究,均基于较小规模的抽样调查或局部地区的分娩资料。由于我国出生人口基数大、地域广阔、发展不平衡,区域间妇幼健康服务能力不均衡,全国剖宫产平均水平究竟怎样、省市县间差异如何、近几年有无变化,这些重要问题均缺乏权威性的研究数据。为此,刘建蒙课题组系统分析了出生规模近1亿人口的全国妇幼年报资料,结果显示,2008年—2014年,中国剖宫产率年均升高约1.0个百分点。2014年,我国全国剖宫产率为34.9%,美国同期水平为32.2%,巴西为56.0%。虽然我国这一水平略高于美国同期水平,但显著低于同为发展中国家的巴西。
研究还发现,不同特征区县,剖宫产率变化趋势迥异。刘建蒙解释说,2008年剖宫产率较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剖宫产率近年呈稳步上升趋势,这与我国不断加强妇幼健康服务能力、提升农村地区住院分娩服务可及性等系列举措相吻合。而2008年剖宫产率处于高位、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的剖宫产率正呈现下降趋势,尤其是特大城市下降趋势更为明显,且并未伴随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率升高,这与国家及地方系列“降剖”举措相吻合。
刘建蒙强调,尽管我国剖宫产率平均水平并非既往研究所报道的那么高,但不同省份、不同区县剖宫产率差异显著,“剖宫产术不足”与“剖宫产率超出医学需求”共存,亟须制定差异化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