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从唐古拉山的雪山走来,奔腾6300多公里入海。千百年来,长江流域以水为纽带,形成经济、社会、文化的大系统和大景观。
2016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为长江经济带发展举旗定向。一年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理念深入人心,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全面推进。
顶层设计清晰:
使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使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
长江经济带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11省市,面积约20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21%,人口和经济总量均超过全国的40%,生态地位重要,综合实力较强,发展潜力巨大。
长江,是横贯东西的古老母亲河,也是一条加速腾飞的黄金经济带。但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流域的大规模开发,众多工业、生活废水直接排入长江。有调查表明,长江已形成近600公里的沿岸污染带,其中包括300余种有毒污染物。早在2012年,水利部水资源公告数据显示,全国废污水排放总量785亿吨中,有近400亿吨排入长江,几乎相当于一条黄河的水量。
“大力保护长江生态环境,是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第一要务。”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吴晓华表示。
一年来,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顶层设计不断完善、日趋清晰,厘清了发展思路——“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基本思路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而不是又鼓励新一轮的大干快上。这是长江经济带战略区别于其他战略的最重要的要求,是制定规划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推进长江经济带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指出。
2016年9月,备受关注的《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问世。作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规划纲要》不仅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长江经济带发展工作的基本遵循,也是凝聚各方面力量、推动形成长江经济带发展强大合力的行动指南。
长江经济带发展定位非常清晰——生态更优美、交通更顺畅、经济更协调、市场更统一、机制更科学的黄金经济带。
“长江经济带为推动中国经济这艘大船行稳致远,发挥了重要的战略支撑和示范引领作用。”国家发改委基础产业司副司长周小棋告诉记者,“2016年前三季度,长江经济带11省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达8.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重庆、贵州的增速都在两位数以上,位居全国前列。”
共抓大保护:
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
679公里,是长江在重庆的流程。途经1个千万人口的主城、9个几十万到百万人口的区县,长江从巫山流出的水质却变得更好了。一年来,重庆不仅水更清了,路更“宽”了,产业也更“新”了。
“我们栽种的红橘,不仅能改善这里的生态环境,而且以后还能多一份收入。”长江北岸的万州区小周镇是重庆的生态涵养发展区,那里的农民正在播种自己的新希望。像小周镇这样的事例很多,长江两岸,一条绿色生态廊道正在悄然成型。
重庆市提出,要以最坚决的态度、最严格的制度、最有力的措施加强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保护好“一江碧水、两岸青山”,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承担应尽之责。通过“蓝天、碧水、宁静、绿地、田园”五大环保行动,大力保护长江水生生态系统,推进流域生态环保联动。
“七山半水分半田,一分道路和庄园。”位于江西省西北部的宜丰县具有江南丘陵的典型特征,境内水系最终汇入长江。为加强河流水源的保护,宜丰在江西省内率先开展“河长”负责制,积极开展“河流清澈”“采砂清理”“养殖清洁”等专项整治行动,强化江河湖全流域监管,以最严厉的措施保护源头活水。目前,宜丰县涵育了国家级生态乡镇11个、省级生态乡镇15个、省级湿地公园1个,实现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100%达到国家Ⅱ类水标准。
长江流域经济大省江苏意识到,沿江两岸不少地方属于低水平的过度开发,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把转型提升作为主攻方向,特别是在推进绿色发展、创新发展、融合发展上下更大气力,迈出更大步子。
湖面波光粼粼,水中植物随波摇曳,众多游客拍照留念……地处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的贵州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拥有国内外极其少见的1900多种物种的高原湿地生态系统,是长江上游、乌蒙山区重要的生态屏障。通过科学截污治污、坚持生态修复等措施,贵州草海呈现碧波荡漾的美丽画卷。
“湖北是长江径流里程最长的省份,长江兴则湖北兴。”湖北省提出,湖北既是长江的受益者,更是义不容辞的保护者。
云南位于长江流域的上游,是生态保护的核心区,在主动服务和融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引领下,云南提出,要努力确保“一江清水”流出云南。
这一年,我们还看到一项项雷厉风行的行动:环保部编制实施《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环保部部长陈吉宁要求做到“五不”;上海市率先划定沿江生态保护红线……
201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住建部、水利部、国土资源部等先后印发了《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长江岸线保护和开发利用总体规划》等专项规划。目前,沿江省市正围绕《规划纲要》要点,因地制宜地编制具体实施规划。
用好“快思维”和“慢思维”,做好“加”“减”法
长江宜昌段的江南点军江畔,一度尘土飞扬的十里红砂场、黄土漫天的码头乱象已被修复的长江绿岸所替代。下游伍家岗区临江溪泰丰砂石码头,非法码头已被取缔,从开阔的平地一眼就能望到江面行船,栽植的绿化苗木郁郁葱葱……这是湖北省取缔367个长江非法码头的一个缩影。“对于江边的非法码头,无论涉及什么单位,无论触犯了谁的利益,都要敢碰、依法治理,行动要快、力度要大、执法要严,还一片干净的长江岸线。”湖北省委主要领导的话语掷地有声。
2016年,江苏泰州市关掉了52家化工企业。“过去沿江以仓储、造船、化工产业为主,以后要提高它的附加值和竞争力。我们要下决心关停并转一般性的化工项目,还要分批分类处理,有的要做提升,有的要向园区集聚。”泰州市委书记蓝绍敏说。
长江拥有独特的生态系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宝库。一个时期以来,沿江工业发展各自为政,重化工业高密度布局,环境污染隐患日趋增多。再按照老路走下去,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必然是“山穷水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建立统一市场、加快转方式调结构,这是已经明确的方向和重点,要用“快思维”、做加法。而科学利用水资源、优化产业布局、统筹港口岸线资源和安排一些重大投资项目,如果一时看不透,或者认识不统一,则要用“慢思维”,有时就要做减法。
2016年7月以来,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的部署下,对开展推进“共抓大保护”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采取省市自查、交叉检查、重点复查的方式,开展了历时3个多月的专项大检查。此前,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相关部门和沿江省市,开展了长江干线非法码头、非法采砂专项整治工作。截至2016年7月底,共清理长江干线“非法码头”1256个,关停约600个,整改和提升351个,取缔非法采砂59处,还长江黄金水道一片安然。
2016年12月14日,长江经济带沿江化工污染整治专项行动正式启动。该专项行动坚持控制增量与削减存量相结合、法律措施与行政手段相结合、摸底排查与立行立改相结合、行业管理和地方负责相结合,对沿江化工企业不符合主体功能区规划、污水不达标或超标排放、未依法关闭或淘汰落后产能、化工企业未进入园区(集中区)、监管不到位等5个方面突出问题实行整治。
在生态综合治理的“加法”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水环境保护项目172个,安排专项建设基金支持环境保护项目274个,推进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工程建设;加快推进植树造林及林草植被修复、湿地保护和修复、城镇污水垃圾收集处理三大工程。截至目前,已完成防护林体系建设造林计划132.72万亩;启动实施了贵州草海、云南大理洱海源头国家重要湿地及湖北、湖南、重庆等省市的10个湿地保护工程;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18.5亿元、专项建设基金94亿元,支持沿江省市城镇污水垃圾设施建设。
“从总体上看,目前‘共抓大保护’格局已初步形成。”周小棋认为,到2020年,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将明显改善,水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河湖、湿地生态功能基本恢复,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达到75%以上,森林覆盖率将达到43%。(本报记者 张 翼 钟 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