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12月30日 星期五

    相亲节目背后的社会焦虑须反思

    作者:吴小英 《光明日报》( 2016年12月30日 02版)

        【新闻随笔】

     

        近日,金星主持的一档相亲节目引发争议。与时下流行的其他电视相亲类节目不同,这个节目并不以男女嘉宾的交流碰撞为看点,而是独辟蹊径,把“带上爸妈找对象”的形式推上前台。在刚播出的第一期“男生家庭版”中,男方父母尤其是母亲在现场对于女嘉宾的点评,“惊吓”了众多年轻网民,各种质疑批评纷至沓来。

     

        在众多的批评者当中,心理学学者武志红的巨婴理论流传最广,有人惊呼“中国式巨婴全来现形了”;有人认为这是传统包办婚姻的还魂;也有人认为这不过是全面展现了中国父母的典型“风采”……然而,不管人们对此表示如何错愕,却不得不承认,这个以“一人脱单、全家光荣”为口号的相亲节目,从一开始就戳中了当下婚姻的痛处,那就是网上常说的:婚姻不是两个人的结合,而是两个家庭的结合。

     

        除了节目组让家长坐在台上直接面对女嘉宾品头论足这一环节设置之外,节目中男方父母挑选未来儿媳妇的标准也让人大跌眼镜——传宗接代、家务照料、有教养,即传统的“能干活、能生养、会伺候人”。

     

        其实往深处看,家长无非是想给孩子挑选一份貌似稳妥的姻缘,从而让他们的后半生有所依托,而对方仅仅是这个工具化的家庭选择中的一个道具而已。与其声讨21世纪的家长们至今梳着“清朝的辫子”,不如检讨为何这个时代还会重新流行“清朝辫子”。当下,从高房价和限购政策下的假离婚盛行,到动辄全家出动物色择偶对象的壮观场面,都表明传统式的工具化婚姻不但未消失,反而成为现代个人生活的一份兜底保险。

     

        制作这个“突破性”相亲节目的媒体,无非是瞄准了如今电视受众群体的主要阶层、年龄和性别特征,开出了符合他们需求的娱乐药方。与此同时,他们还准确地把握住了当前社会的趋势——传统与复古正成为潮流。如此景象,即使与独立青年的梦想格格不入,却也展示了这样一个转型社会的角斗场上沉渣泛起的热闹生态,让不同受众各取所需,找到排解现实挫折和未来焦虑的渠道。

     

        “奇葩”的电视相亲节目肯定有落幕的一天,其背后的社会焦虑和生态还需长久检省。

     

        (吴小英,作者系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