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谈】
正常心脏跳动是有规律的,但当规律打破,心房就会出现异常颤动,即房颤。房颤可导致潜在威胁生命的并发症,例如增加卒中风险,使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患者预后恶化,并且使死亡风险翻倍等。然而,虽然该病的发病率在上升,但是人们却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房颤是一种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目前我国有600万~800万人罹患房颤。该病患者的死亡风险是普通人的两倍,卒中风险更是比一般人高出5倍,20%~30%的卒中事件都是由房颤引起。
心脏乱跳增加死亡风险
什么是房颤呢?
所谓“颤”,即颤动,手可以颤动,脚也可以颤动,简言之,不规律的快速活动都可以叫颤动。正常的心脏是有规律的跳动,每分钟跳动60次是规律,每分钟跳动70也行,睡觉时候心跳变慢等,都有一定的时间规律。而且,这个时间规律还要均匀地跳动。例如每分钟60次的跳动,应该一秒钟跳一次,不能前30秒都跳了,后30秒都不跳。心脏的这种有规律跳动,保证了人体正常供血。只有把血液均匀地输送到全身,才能供应身体的各个器官。
但是如果心脏不正常地乱跳,就会产生一系列问题。心脏里分成四个腔,其中两个是心室,可让心脏排水,另两个是心房,起着储存血液的作用。原本很规律跳动的心房,因为里面电紊乱变成杂乱无章的跳动,就是房颤。这种不规律的跳动,会使心脏功能减退。心房因无法有效收缩,导致心脏内部血液不能完全排空,滞留的血液就会凝结成血栓。这些血栓掉下来,就容易引发卒中。
蛛丝马迹提示出现房颤
房颤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降低其生活质量,而且持续性的医疗费用也会给患者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但是,由于公众普遍对该病认识不足,导致就诊不及时。很多患者往往错失了最佳治疗时机,以至于造成严重后果。
除了有些人偶然到医院体检时查出房颤,普通人怎么知道自己是不是出现房颤了呢?事实上,身体出现的一些蛛丝马迹,提示了有可能患病。
心慌:也叫心悸,是常见的房颤症状,简单说就是感觉到心脏乱跳。通常,人们身体健康的时候,不会特别感觉到某个脏器的存在,一旦感觉到那个脏器的时候,往往是不舒服、有问题的时候。例如人们平时不会感觉到自己有个胃,但胃疼、胃胀的时候,往往就是有毛病了。同样,如果你总能感觉到心脏在跳,可能就是心脏出现了问题,应及时就诊。
呼吸困难:如果在平时就常感到气短,需要长吸气,或者跟别人说话的时候,一句话还没说完,就觉得气不够用,那就是气短,这也可能是房颤的表现。
疲劳:一旦房颤发生,全身的血流就不够,人就会感觉到累。什么程度的累提示这可能出现房颤呢?就是大家在一起散步,你比别人走得慢,总走不动,或者上楼梯,本来住三层,每天都爬楼梯回家,但这一段时间特别不想爬,觉得特别累,力不从心,这有可能是心脏跳动乱了。
头昏:大脑供血不够,就会头昏眼花。有些心脏病人头昏,赶紧躺下,过一会儿就好了,这就是大脑的血液又供应上了。
晕厥:有些老年人本来坐着看电视,突然孙子摔倒了,赶快起来帮他,结果一起来就晕倒了。这也是因为心跳乱了,大脑供血严重不足。还有些房颤跳得太快了,心脏每分钟跳到160次、180次,人就受不了了,就会突然晕倒。
胸痛:如果冠心病的病人和心脏供血不足的病人发生房颤,就会出现心绞痛,这时候心脏供血更加不够,就会胸痛。
高危人群早治效果好
当出现心慌、呼吸困难、疲劳、头晕、晕厥、胸痛等症状时,有一个房颤风险的简易自测方法:即通过自测脉搏,看看心跳是否规律,有助于及时发现房颤风险。对于高危人群来说,越早诊断治疗,效果越佳。
对于房颤的治疗,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药物治疗,即利用药控制心律,或者让房颤发作的不厉害;另一类则是器械治疗或者有创治疗,包括导管介入、对心脏特定位置进行消融,以及心脏外科手术方式,即通过开胸的方式在心脏表面进行消融。
目前,导管射频消融已成为治疗房颤的有效手段之一。导管射频消融术是一种国内外较为认可的微创手术,它通过穿刺血管,以射频方式进行治疗,有无须开刀、输血、植入介入器材,不留疤痕,无须缝线等特点。传统的射频消融手术主要依靠专家的临床经验进行治疗,而压力监测技术为专家提供了精准的监测数据,助力专家快速准确诊断与治疗,此技术可使手术成功率提高到88%,减少或消除心律失常症状及对药物的依赖,使患者远离房颤。
此外,很多患者对于手术治疗很难接受,害怕手术风险。事实上,在很多疾病治疗过程中,创伤性大的治疗往往可以取得非常好的效果。医生在衡量是否需要手术治疗时,也会考虑手术本身风险更大还是疾病隐患更大,要权衡哪种方式给患者带来的获益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