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中国·沟通世界】
12月12日至15日,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16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以下简称“广州纪录片节”)举行。广州纪录片节创始于2003年,是中国历史最长、唯一具备纪录片投融资、交易功能的国家级纪录片节。
广州纪录片节组委会常务办公室秘书长刘军向记者介绍,历经13年的发展,广州纪录片节已成为亚洲规模最大的纪录片专业节展,成为助推华语纪录片走向国际、展示海内外优秀纪录片、促进纪录片产业交流合作的重要窗口和平台。今年组委会共收到来自111个国家和地区的4059部作品,无论是覆盖国家还是征集数量都再次刷新纪录。与初创时相比,参与国家增长了9倍,参评作品增加了近20倍。中国纪录片正从“小众时代”迈进广受关注、繁荣发展的“大众时代”。
今年上半年,《我在故宫修文物》走红视频网站,成了年轻观众追捧的热片;《本草中国》登陆江苏卫视周五黄金档,收视率达到0.83%;抗战题材纪录片《天罚——二战全纪实》进入今年上半年全网所有纪录片点播量前三……一个个成功案例,让资本方频频关注纪录片市场,并伸出橄榄枝。根据《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2016》分析,新媒体正逐渐成为国产纪录片传播的重要平台。
“广州纪录片节在国内各电影节中,是国际性最强的节展之一。在这个平台上获奖,可以说是很具有专业性和权威性的。”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制片人、纪录片导演王建新说,广州纪录片节无论是赛程设置、纪录片的送选,甚至细化到评审规则,都达到了世界一流的纪录片节水平。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每年在广州纪录片节上的权威发布,都吸引着世界纪录片业界的高度关注,广州纪录片节已成为国家纪录片产业政策的“风向标”。
据悉,广州纪录片节是国内首个引进方案预售国际模式的节展,成功促成120多个国内外纪录片方案获得投融资及播映机会,是通往国际市场的“直通车”。《我的诗篇》导演吴飞跃认为:“广州纪录片节的方案预售经历让我对影片在海外各大电影节、纪录片节上获奖很有信心,国外的众多播出机构与业内人士都十分看好这个题材,因为角度足够独特,每一首诗也都很触动人心。”导演乔丹·帕特森与广州纪录片节颇有渊源,2013年,在广州纪录片节pitch(产品推介)环节,他遇见了CCTV-10的纪录片组,与之建立伙伴关系,最终合作拍摄了《潜龙之殇》。
今年广州纪录片节首次明确了方案预售的主题——“中国故事”,创立“中国故事”国际提案大会,将有27个“中国故事”提案亮相广州纪录片节提案大会,全球20家最权威的节展和机构将以项目签约和项目年报等方式将“中国故事”向全世界传播,让世界“读懂中国”。
作为广州纪录片节重要的子项目,大学生纪录片大赛今年获得“读懂中国”国际会议主办方的同意,以“读懂中国”向全球征集对中国最关注的100个选题,从中精选出10个选题,面向海内外大学生群体征集“读懂中国”主题纪录片创作。共收到全球137所高校/学院的353部纪录片、15个纪录片方案。其中,不乏来自纽约电影学院、美国普林斯顿大学、香港城市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清华大学、北京电影学院等全球知名高校的学生作品。
“国际化的表达,是要充分尊重西方观众的思维习惯和认知习惯,不讲空话、套话,不轻易下结论,不回避不同的声音,让真相在真实中得以清晰地、完整地体现。”中外合作纪录片《改变世界的战争》导演闫东强调,纪录片是一本相册,承载着本国的文化,更是一张文化名片。
(本报记者 吴春燕 本报通讯员 吴毓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