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12月12日 星期一

    陕师大举行古代文学发展论坛

    推动古代文学研究

    作者:王伟 《光明日报》( 2016年12月12日 16版)

        由陕西师大文学院主办的“中国古代文学发展高层论坛暨陕西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博士点建立三十周年学术研讨会”近日召开。来自国内外高校的70余位学者共襄盛举,并就相关学术问题进行深入研讨。

        文学观念与文学发展是本次会议较为集中的议题。武汉大学王兆鹏教授《宋代〈赤壁赋〉的“自媒体”与“多媒体”传播》一文提出了《赤壁赋》经由“自媒体”与“多媒体”两种传播方式,所以能够快速提升《赤壁赋》的经典指数。首都师范大学左东岭教授《大文观与中国文论精神》针对杂文学、纯文学两分的状况,提出了富有弹性的大文学观念,并将此种文类观念置于文论背景下加以言说。复旦大学吴兆路教授《康乾盛世与文学》一文结合康乾时期的政治生态、文化思潮对该时段内文学创作、文学观念、文学批评和文学观念的发展嬗变予以论说。河南大学王宏林教授《论“言志”“缘情”在乾嘉时期的离合》以情志关系为对象,考证其在乾嘉年间的演进轨迹。陕西师大高一农教授《两周宋人风俗演变考辨》结合两周社会变革,考察宋人风俗的转变,对研究先秦列国风俗史具有积极意义。程世和教授《陆贾的时代“新语”与汉大一统王道中国的精神起点》认为陆贾的作品不仅成为汉构筑大一统王道中国的精神起点,而且以“奇采”“辩之富”的闳丽之美奠定了汉大赋的主体风格。

        文本考订与文学形态是文学研究的重要命题,也引起本次会议学者的关注。西北师大韩高年教授《“文类”视阈下的先秦预言及其文学意义》针对“预言”的语体特点及文学价值展开了讨论,归纳出其在先秦的发展特点。淮阴师范学院张强教授《〈史记〉文学史料研究中的几个问题》谈及司马迁对《史记》的历史及文学期待,阐释了史官的文化使命和历史担当。青岛大学刘怀荣教授《论顾况诗歌“以小说为诗”的艺术创新》一文则认为顾况文学创作具有求新求变的精神,其诗歌对故事性题材的诗化表现,体现出鲜明的“以小说为诗”的特征,在诗歌史上具有重要影响。马来西亚大学潘碧华教授《流落南洋的举人——从丘菽园诗看其跌宕的一生》一文,主要从丘菽园的晚年诗作中梳理出其心路历程,还原南洋一代诗宗的真实面貌及对南洋文化建设的贡献。陕西师大高益荣教授的《“古调独弹”,百年风流》一文认为易俗社的价值不在百年老社,而是其对20世纪秦腔发展、中国戏曲发展所昭示的文化精神,是文化精英的社会担当精神,文人化品味与民众化趣味和关照时运以赢得发展的最大空间的经营理念。云南民族大学焦印亭教授《刘辰翁评点韦应物诗辑录》,细密梳理刘辰翁对韦应物诗歌的评点,从而呈现韦应物诗歌的接受面貌。陕西师大冯媛媛老师《三寸金莲与红绣鞋》一文认为三寸金莲与红绣鞋都是女性身体与女性性别象征的符号,流露出明代流行的色情文化与颓废倾向。

        作为颇具社会情怀的古代文学者而言,文学功能与使命也成为本次会议热议的话题。北京师范大学康震教授《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文化担当与时代使命》一文以文化担当与历史使命为切入点,探讨中国古代文学在当代的研究、普及与传播,试图从弘扬家国情怀与美善理想、创新话语体系、贡献智慧三个角度来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学学科话语体系,推动中国文学与文明走向新辉煌。陕西师大张新科教授《魏晋南北朝史传中的“情感”与“真实”的同位与错位》一文针对史传著作中历史真实与个人情感的互涉问题进行研究,认为魏晋南北朝的诸多史传很难做到二者同位,而多错位,史家所倡导的“实录”精神仍是难度较大的事情。南昌大学程水金教授《文学的自觉》通过探究文学发生的四个推动力,重新界定文学与非文学的区别,反映出其跳出传统的思维模式和力图构建新的文学观念体系的努力。陕西师大曹胜高教授《鸿都门学的文化功能与历史误读》一文以鸿都门学发展为线索,力图还原鸿都门学的实质,重新解读鸿都门学被误读的历史原因。清华大学孙明君教授《颜延之与刘宋宫廷文学》一文从颜延之庙堂文学地位的确立出发提出宫廷文学兴盛的三个因素,并肯定了颜延之宫廷文学的诗史地位。武汉大学谭新红教授《论唐诗“绝唱”》一文,运用数据对唐绝唱的创作队伍、诗体分布及作品的题材分布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揭示出唐诗绝唱的基本格局。吉林大学沈文凡教授《百韵五言长律嬗变考述》认为,唐代诗人五言排律规模宏阔,而宋元明清的百韵五言长律虽承载内容不同,但在技巧上却与唐代有异曲同工之妙。暨南大学张海沙教授《空灵:诗境与佛境》一文,从诗与佛两个角度,对“空灵”诗境的理论范畴与内涵予以阐发,以佛教用语为“空灵”诗境做注脚,别有禅意与诗意。陕西师大柏俊才教授《孝文帝的文学创作及对北魏后期多民族文学的影响》一文认为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掀起汉化高潮,文学活动频繁举办,促进了多民族文学的繁荣。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