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12月12日 星期一

    孙中山与中华文化的复兴

    作者:林家有 《光明日报》( 2016年12月12日 10版)

        孙中山是个很了解世界文化又很了解中国文化的伟人。他既要发展物质文明,又要发扬精神文明;既要传承旧道德中对今天仍然有用的内涵,又要创造新道德。他重视教育,提倡培养具有知识和崇高人格的新式人才。孙中山以人为本、重视科学、发展新文明的文化观对中华民族的复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

        孙中山是中国杰出的政治家,热爱中国的传统文化,又由于他在外国经历丰富,对世界的先进文化了解较多,勇于吸纳、融会,他致力将中国文化构建为多元一体的先进文化,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和社会的进步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孙中山的文化思想是非常丰富、广泛和深刻的,而他关于文化强、民族强、国家强的看法,对于我们认识发展文化的重要性则具有巨大的启迪。

        孙中山认为,只有经济发达,才能解决国民的衣食住行等生活问题。只有民富,文化才能发达,只有科学文化发达,才有国家富强。孙中山又强调,“开发富源不仅仅是为了富有,而更重要的是为了我国人民的满足和幸福”。所以,孙中山一再指出,发展文明,非仅关于财富一方面(即物质文明),还要担负谋人民之幸福与安全,要努力发展教育,提高国民的精神文明。

        精神文明,孙中山也称为“心性文明”,心性即思想,所以精神文明是由人们的思想凝聚形成的性格特征、做事做人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孙中山还说,物质文明会使人类的生活“安逸繁华”,但它不能促进人类的心性文明,只有使用文字,进行启蒙教育,才可以“助人类心性文明之发达”。

        孙中山以发展物质文明作为国家建设、社会发展的首要任务。他认为,正因为中国的经济不发达,才受帝国主义的欺凌、压迫、奴役,所以国家要独立,首先要发展科学和经济。但只有物质文明,政治不进步,文化不先进,我们也不能“齐家、治国”。因此他提倡新道德,“现在文明进化的人类,觉悟起来,发生一种新道德。这种新道德就是有聪明能力的人,应该要替众人来服务。这种替众人来服务的新道德,就是世界上道德的新潮流”。

        孙中山的新道德观真正反映了孙中山对人类文明进步的观照。孙中山认为,新道德则新精神。他说:“救国救民,必要革命。革命须有精神。”所以,孙中山强调,要创建新中国,改造新世界,“必有高尚思想,与强毅能力以为之先”。孙中山提倡的新道德就是要人们立志,为改良国家、实现国家的富强而努力奋斗。孙中山认为,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而不是在争地位。

        文化是一种影响时代的力量。孙中山将旧道德由对个人私利的追求,改造为对人类、对民族和国家的奉献和热爱。他强调,一个人的人生价值在于他有思想,在于有无所畏惧地追求真理的独立意志,以及有责任为人类为国家作贡献。所以,他的新道德是对中国旧道德的深刻革命,它改变了“一个人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为了谁”这个根本性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为个人在社会中的努力方向、奋斗目标和成功、成仁指明了方向。

        孙中山强调,只有文化才能使一个国家真正的强大,他的文化观,不仅是中外文化互信、交流的桥梁,也是对中华民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导引。他指出,中华民族要有忧患意识,也要有强国富民的奋斗精神。孙中山用他的行动和言谈促进和推动中国各民族的融合、相互依存、统一和发展,构建共同的理想信念,昂扬奋发,和谐共生,用文化来延伸各族人民的中国情怀,实现孔子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世界大同”。

        旧的历史文化传统既是一种资源,又是一种负担,如果不能建构一种新的文化,重塑我们的思想和行为,我们将掉入陷阱不能自拔,建设事业则欲速而不达。所以,只有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大力发展科学、文化、教育,造就新型的、开放的、具有全球意识、关怀全人类命运的、充满智慧和崇高品格的人才,我们中华民族才有美好未来。文化是导引我们做人、做事的准则和生活的规范,只有文化强,民族才会强,也只有科学发达,才会有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