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12月08日 星期四

    高科技消费的“春天”还有多远

    作者:本报记者 刘坤 《光明日报》( 2016年12月08日 14版)
    在日前举办的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一名体验者正戴着蚁视二代VR头盔试玩VR游戏。本报记者 刘坤摄/光明图片
    游客在公园通过无人机拍照。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数据来源:《2016年最新VR市场研究分析报告》制图:邱玥
    数据来源:艾瑞咨询制图:邱玥

        【一线调研】 

     

        在无人驾驶汽车上可以从容阅读思考,戴上VR(虚拟现实)眼镜可以“穿越时空”欣赏各地风光,操控无人机可以航拍自己的故乡,说句口令便能让智能机器人放起舒缓音乐递上一杯热茶……曾经存在于科幻小说中的那些场景,正在逐渐走进现实。

     

        如今,在互联网、人工智能、VR等新技术的支撑下,各种高科技产品纷纷面世,争奇斗艳、大放异彩,与此同时,人们对于这类产品的消费也悄然兴起。当前,我国高科技消费呈现出何种态势?存在哪些问题?距离“春天”还有多远?

     

        1 激活沉睡的巨大消费潜力

     

        【数据】 据德勤预测,2016年全球虚拟现实(VR)市场规模将达到数十亿美元,其中7亿美元来自硬件销售,其他来自内容。而内容收入主要来源于游戏销售,总收入可达3亿美元。2017年,全球VR相关收入将增加,从中期看,收入可增加至百亿美元。

     

        在日前举办的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之光”博览会上,一位体验者头戴VR眼镜,手持两个黑色控制器,时而转身,时而仰头,引来不少人围观。北京蚁视科技有限公司市场总监王兴华告诉记者,这是一款蚁视二代VR头盔,可与电脑连接在一起,运行多种VR游戏。

     

        “VR产品最大的魅力在于其营造的沉浸感,可以让消费者身临其境,360度全方位体验。”王兴华说,公司自2014年成立以来,推出了蚁视VR运动相机、蚁视VR眼镜能量版、蚁视VR小檬眼镜等,已在全球销售超过100万台产品,预计公司今年年底能够实现盈亏平衡。

     

        在通信行业观察家项立刚看来,VR产品的表现形式与传统产品不同,能够大大丰富消费者的感官体验,同时扩大硬件和内容生产的市场空间,带动市场进一步发展,这是VR火爆的重要原因。

     

        如今,不少消费者正通过高科技产品让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在京工作多年的周先生是一名摄影爱好者。不久前,他花费几千元买了一款小型无人机,在去西部地区参加一场公益活动时派上了大用场。“无人机航拍更能够展现当地的壮美风光,现在我做公益、旅游时已经习惯了随身携带无人机。”他说。

     

        与此同时,各种应用高科技的平台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11月1日,天猫推出全球首个虚拟现实购物商场,上线1个小时,就有近3万消费者戴上VR眼镜进行体验。据《中国VR营销白皮书》显示,用户对生活中各类产品的VR营销充满兴趣,尤其是旅游、汽车、社交、医疗、直播等。

     

        “高科技产品会成为未来我国文化消费的一个最大空间,尤其是VR产品,会成为激活沉睡的巨大文化消费潜力的契机。”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魏鹏举说,文化需求本来就是一种非现实的需求,当想象与创意被更多技术手段予以表达,文化消费也会迎来繁荣,“尽管现在还不成熟,但未来高科技在文化消费方面发挥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2 内容与技术是主要“短板”

     

        【案例】 日前,18辆蓝白相间的百度云骁无人驾驶汽车在浙江嘉兴桐乡市进行了开放城市道路试运行,激光雷达能够实现360度环境感知,自动识别红绿灯、交通标识及障碍物,让试驾者充分体验了无人驾驶的新奇与快感。

     

        “无人驾驶汽车生产成本较高,随着将来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我们会通过研发逐渐降低成本,计划在2019年实现商用,2021年进行量产。”一位百度公司工作人员说。对此,专家表示,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虽然无人车有着极大的吸引力,但动辄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的费用则让多数人望而却步。

     

        魏鹏举认为,未来电影院甚至有可能被替代,观赏电影可通过“互联网+VR”技术来实现更灵活、更便利的视听盛宴享受,这会让电影制作、发行和放映模式发生巨大变化,对整个电影产业链产生重塑作用。

     

        当然,也有不少业内人士提到,电影院不仅用于观影,还具有社交等功能,而这是VR等高科技难以取代的。另外,当前能以120帧放映的电影院也屈指可数,表明高科技产品大规模商业化仍将面临现有设备条件的掣肘。

     

        王兴华说,现在国内的VR设备普遍造型较大、比较笨重,相当于处于手机产品的大哥大阶段,技术水平普遍较低,“从销售情况来看,我们的海外销售量要远多于国内销售量,国内消费者对高科技产品的接受仍然需要一个较长过程,市场需求严重不足”。

     

        另外,工信部日前发布的《虚拟现实产业发展白皮书5.0》也指出,VR存在着内容稀缺、制作成本过高、内容没有统一标准、各类VR设备之间无法实现互联互通等短板,而VR内容数据量庞大,也给实时网络传输带来新挑战。

     

        在魏鹏举看来,当前高科技消费主要存在两大问题,一是内容和技术总体还是“两张皮”,内容创意和新技术结合始终没有形成好的模式;二是人们对于新技术潜力的认知和评价还不够,很多人低估了高科技产品对文化产业发展、文化市场促进,以及文化需求激励满足等方面的作用。

     

        3 前景广阔呼唤积极创新

     

        【观点】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吴澄指出,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的普及,人工智能发展的新需求将进一步拉动无人化智能技术的发展。当前以娱乐消费为主的小型无人机设计简单、应用单一,尽管应用量大、使用面广、产业化方面有优势,但未来仍需向高智能、专业化方向发展。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创业创新热潮涌动,新产业新产品快速增长,新模式新服务不断涌现,经济发展中的“新元素”异军突起,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比增长10.8%,网上商品零售额增长25.1%,以“互联网+”为主要形式的文化信息传输服务业营业收入达3917亿元,增长30.8%。

     

        无处不在的高科技,正彰显着其令人惊艳的魅力。未来,陪伴机器人将使众多老人和孩子不再孤单,家政清洁服务机器人会让人们从繁重的家务中解放出来,护理机器人、微创机器人将让人们享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随着高科技的发展与变革,无数种美好图景将出现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

     

        尽管当前仍有许多不完善之处,但前景广阔、备受青睐无疑是众多业内人士对高科技消费的基本判断,高科技的发展在为整个经济社会带来深刻变革的同时,也会激发出更多的消费新动能。

     

        那么,高科技消费如何走得更远?如何更快迎来“春天”?魏鹏举建议,首先在高科技研发阶段,要创造出更好的发展环境。对此,政府应建立相应的支持机制、人才培养机制,鼓励企业成为创新主体;其次,在商业模式层面,要积极创新,支持高科技企业走下去,比如可通过VR技术,让梅兰芳等艺术家“重现舞台”,以促进我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传承,并利用传统文化本身的魅力,为高科技提供有效支持,吸引更多消费者,使得高科技消费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报记者 刘坤)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