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关注】
“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在我国农村地区一些古旧住宅上,我们仍可以看到这样的对联。我国古代知识分子追求“耕”与“读”相结合的生活方式,在繁重的农业劳动之余,还能挑灯夜读,形成了我国独特的耕读文化。耕读不仅是指半耕半读的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情怀、一种文化、一种价值追求。古代耕读文化有哪些内涵?对现代社会是否有借鉴意义?本版特摘登三位专家学者的观点,探讨当今社会建设和拓展耕读文化的时代价值。
版权声明:凡《光明日报》上刊载作品(含标题),未经本报或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篡改或以其它改变或违背作者原意的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光明日报》”。
报 纸 |
杂 志 |
古代知识分子一边耕作,一边读书,是中国古代乡村最美的风景。图为木雕《渔樵耕读书院外景》。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
【前沿关注】
“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在我国农村地区一些古旧住宅上,我们仍可以看到这样的对联。我国古代知识分子追求“耕”与“读”相结合的生活方式,在繁重的农业劳动之余,还能挑灯夜读,形成了我国独特的耕读文化。耕读不仅是指半耕半读的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情怀、一种文化、一种价值追求。古代耕读文化有哪些内涵?对现代社会是否有借鉴意义?本版特摘登三位专家学者的观点,探讨当今社会建设和拓展耕读文化的时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