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11月26日 星期六

    英雄史诗:永恒的力量

    作者:本报记者 张哲浩 本报通讯员 甲贝 《光明日报》( 2016年11月26日 07版)

        【综述】

     

        《千里雷声万里闪》热播的时候,正是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的日子。在中国现代革命历史中,陕甘红军及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电视剧《千里雷声万里闪》正是以1928年我党领导渭华起义,到1934年南梁根据地建立那段可歌可泣的革命历史为故事背景,全景式地展现了陕甘红军、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建立的光荣历程。

     

        说起《千里雷声万里闪》的创作初衷,该剧总策划、西安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西安广播电视台台长惠毅告诉记者,他的母亲叫李东征。从懂事时开始,他就从母亲口中听到了陕甘红军的战斗故事,也了解到他的外祖父早年参加红军,进入红26军,跟随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革命家参加陕甘红军,在清涧、延川、绥德等地与白匪军进行过无数次的战斗。一次,在清涧的战役中,他的外祖父身负重伤,部队已经开拔,家人和老乡都劝他留下来,但他伤好后,又去追赶队伍,参加抗日的东征,随后就跟随部队南征北战。东征前,外祖母怀上了他的母亲,母亲的名字“东征”就是外祖父为纪念那场难忘的战斗而起的。

     

        母亲和长辈们讲述的革命故事,使“陕甘红军”这个词深深地刻在了惠毅的心底,他一直想把那些感人的故事展现出来。多年来,他查阅了大量资料,看了很多关于陕甘红军和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回忆录。

     

        历史是有温度的,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就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前夕,中共中央宣传部办公厅、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办公厅联合下发关于开展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优秀影视剧展映展播活动的通知,《千里雷声万里闪》荣列展播活动推荐优秀剧目。

     

        10月13日,作为优秀展播活动首播剧,《千里雷声万里闪》登陆央视,即取得骄人成绩。据CSM全国网调查数据显示,全剧播出期间,收视率持续排名央视电视剧频道全天收视率第一,全剧平均收视率为1.24%,位列电视剧收视排行榜榜首。不仅如此,该剧在城市网调查数据中也表现出超强的收视竞争力,特别是西安地区,全剧收视率达到3.18%,收视排名遥遥领先。与此同时,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央视和《中国新闻》等进行了多次报道;人民网、新浪、网易、百度、搜狐等各大网站给予持续关注。10月24日,该剧上线视频网站后,爱奇艺、腾讯、优酷、乐视、PPTV、风行、暴风等平台一周内的点击量就超过了1个亿。

     

        面对如此强烈的社会反响和收视效果,许多干部、群众和专家、学者认为,虽然今天时代变了,条件变了,但是我们共产党人为之奋斗的理想和事业没有变。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长征,需要继承和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

     

        10月26日,在《千里雷声万里闪》北京座谈会上,该剧编剧康志勇同志深情地说:“我作为编剧,除了应该深刻地了解陕甘那段革命历史,最重要就是发自内心喜欢那段历史,敬仰那种精神,然后才能够真心地写出来,沉着地做好。”导演张前表示,“传奇史诗”是本片的总体风格与气质。他说:“我们力图从当时的历史人物的思想层面上看待当时的问题,找到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

     

        崇高之美、信仰之美,这是《千里雷声万里闪》的思想高度,也是她的艺术追求。著名评论家李准称赞《千里雷声万里闪》实现了尊重历史和艺术再创造的完美统一,具有英雄史诗般的品格。

     

        “该剧不仅唤醒了人们对陕甘红色革命的历史记忆,而且对红色历史剧的创作与生产,特别是历史人物的塑造,构成了重要启示。”陕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陕西师范大学教授李震这样评价《千里雷声万里闪》的思想内涵和艺术创造。他说,典型化和传奇化的人物塑造和叙事方式伴随着中国诗文的现实主义传统古已有之,以《红楼梦》为代表的古典名著达到典型化叙事的顶峰,《西游记》的出现,将传奇化叙事传统推向了极致。电视剧《千里雷声万里闪》的重要贡献不仅在于延续了这一传统,而且将这一传统延伸到了陕甘红色革命历史的讲述中,创造了红色历史剧的一种新的叙事范式。他认为,《千里雷声万里闪》这种让红色历史记忆在历史、典型和传奇中延伸的努力,是一种探索,也是一种担当,更是一种力量。

     

        《千里雷声万里闪》热播期间,许多青年观众通过互联网参与互动,发表感言。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观众追剧谈剧,有的还成了“千迷”“千粉”。西安广播电视台“无限西安APP”平台上有关专题阅读量突破千万,“陕甘烽火”“红色传奇”“革命火种”成了网络的热门搜索,廖惊北、秦显鸿、刘仲然等剧中人物也成了街谈网议的传奇人物。陕西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西北大学教授张阿立则说:“毫无疑问,《千里雷声万里闪》在传承红色基因、树立文化自信方面发挥了很好的社会作用。主旋律确是当代社会转型期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和文化补给,主旋律作品有助于树立文化自信,弘扬社会正气,引导正确的大众舆论方向。”《千里雷声万里闪》剧在新的媒介语境下,充分考虑到受众的审美变化,通过艺术虚构的方式再现革命历史。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期间,这部电视剧作为一个新的探索和新的起点,将“中国故事”传播文化自信的红色经典演绎得更为动人心魄。

     

        英雄史诗的精神力量是永恒的。在《千里雷声万里闪》的拍摄地陕西省志丹县,一位群众表示:“这部剧在志丹取景,志丹县的红色革命根基很深,《千里雷声万里闪》可以让我们看到幸福生活确实来之不易,要牢记历史,奋发图强。”志丹县王钰茹小朋友是电视剧《千里雷声万里闪》的群众演员,那些天,她每天都会守候在电视机旁。小钰茹的妈妈回忆说,送孩子当群众演员,镜头不过是一闪而过,目的是让在“蜜罐”里长大的孩子通过拍摄电视剧感受一下前辈们打江山时的艰苦,也能让孩子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一个民族,不能没有人守望历史的星空,唯有记住历史、立足现在,才能更好地展望和开辟未来。红色文化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惠毅表示,时代需要主旋律、正能量,观众欢迎具有英雄主义史诗情怀的优秀作品,让红色地标闪闪发光,让革命传统熠熠生辉,这是电视文艺工作者的光荣使命。西安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吴键表示,《千里雷声万里闪》是西安市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定文化自信、扎实加强文化建设的具体实践,是传承和弘扬红色革命文化的一部力作。西安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也有光荣的革命传统,西安市宣传思想文化系统,将把红色文化题材作为文艺创作的重点,努力奉献更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精神力量。

     

        (本报记者 张哲浩 本报通讯员 甲贝)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