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11月24日 星期四

    美美与共的命运共同体

    作者:王修芹 《光明日报》( 2016年11月24日 14版)

        【察言观市】

     

        这是跨越东西两个半球的亲密牵手,是一个东方文明古国与一个遥远、神奇大陆的热情联欢,是人类文化之美冲破时空的绚丽绽放。今年3月起,涵盖艺术、文学、电影、图书、旅游等多个领域的数百场文化活动,以多种形式在中国和拉美及加勒比近30个国家同时举行,直接受众近千万人,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拉共同举办的规模最大的年度文化盛事。

     

        这些各具特色、精彩纷呈的活动汇集于同一面大旗——“中拉文化交流年”。发端于一个伟大而影响深远的概念——“中拉时间”。2014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对拉美进行历史性访问,开启了聚焦世界目光的“中拉时间”,他倡议2016年举办“中拉文化交流年”,并于2016年11月21日出席了中拉文化交流年闭幕式,体现出对中拉文化的重视。

     

        一年来,定格了那些让中拉人民情感互动、思想共振的文化活动:世界著名雕塑家、画家博特罗展让北京和上海的观众赞不绝口,拉美音乐让中国贵阳的听众忘情,而阿根廷探戈所演之处,无不点燃中国观众激情;与之呼应,“紫禁城清代宫廷生活艺术展”轰动智利,中国钢琴家郎朗的演出“爆棚”拉美,中央民族乐团民族乐剧《又见国乐》倾倒哥伦比亚……

     

        “哥伦比亚的咖啡里,有点中国绿茶的味道。”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中国著名作家莫言在中国—拉丁美洲人文交流研讨会上这样形容中拉文明交流及影响。“中拉文化交流年”创新内容形式,通过演出、展览、讲座、论坛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展示文化的多样性,也让中拉人民之间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让拉美人民了解到了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和中国人民美美与共的天下情怀。“中拉文化交流年”美的历程与故事,美不胜收,成为不同文明和谐共处、相互促进的典范。

     

        近年来,中拉双边贸易额飞速增长至2000多亿美元。中国是巴西和智利的第一大出口市场,是秘鲁、古巴和哥斯达黎加的第二大出口市场;同时,中国也是该地区的第三大进口来源国。“中拉文化交流年”顺势而为,突出“两条线索”——“引进来”和“走出去”,促进了中拉之间的民心相通、文化相融,为双方在政治、经济、社会等领域展开合作奠定了更加坚实的民意基础。

     

        文化交流是整体外交的重要一翼。不但要有经济发展,更要有文化繁荣。随着经贸往来的深入,世界渴望了解中国。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华文化走出去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中华文化走出去工作,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创新内容形式和体制机制,拓展渠道平台,创新方法手段,增强中华文化亲和力、感染力、吸引力、竞争力,向世界阐释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中华文化“走出去”,还要“走进去”,要求既创新形式,又创新内容;既讲求观赏性和艺术性,又强调思想内涵和价值观念;既播下一颗文化交流的种子,又打通了一条文化贸易的通道。

     

        中华文化走出去,要突出“两个面向”,面向思想文化领域的深入交流,面向国外年轻一代。让中外年轻人知道,不仅各美其美,而且要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相互了解彼此的国家和文化,心相近、情相通,勇于追梦、共同圆梦。

     

        中华文化走出去,要在世界范围内传播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继而对我国与各国的政治、经济、外交合作关系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中拉文化交流年”对中华文化走出去进行了一次很好的探索,一个个创新、融合之举,赋予文化活动多彩的底色,深化了文化交流的含义。深刻总结其中的新理念、新实践、新路径,必将为中华文化走出去提供更多启示。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