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11月21日 星期一

    愿南水永清澈

    作者:杜羽 《光明日报》( 2016年11月21日 06版)

        【新闻随笔】

     

        初冬时节,从江苏扬州到山东济宁,古老的京杭大运河中段上,依然船来船往。与过往千年不同的是,2013年11月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通水3年来,行经这段堪称世界上最繁忙内河航运通道的,不仅有搭载了数十亿吨货物的船舶,更有超过180亿立方米的长江水,沿着运河一路北行,苏北、鲁北、山东半岛的城市缺水问题因此得以缓解。

     

        生活在黄河边上的人们,初喝到长江水,在欣喜之余,其实也有稍许不安。多年来,在大运河上来来往往的船舶,不知留下了多少垃圾,再加上沿线未经处理便直接排入河道的工业和城市污水,使得南水北调东线输水干线和支流的水质多为五类甚至是最差的劣五类。作为东线重要的输水通道和调蓄湖泊,位于山东济宁南部的微山湖、昭阳湖、独山湖、南阳湖这南四湖,曾因湖水颜色乌黑而有“酱油湖”之称。很多东线工程的技术人员仍记得当年的尴尬:某拟受水区的人大代表考察东线工程时,连连摇头。他们担心,南水北调成了“污水北调”,明确拒绝把东线的水引入自己的家园。

     

        与需要大量新建输水通道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相比,凭借着京杭大运河这个祖先留下的遗产,东线工程水尚未通,渠已先成,难度要小得多。然而,要通水,还得先治污。为此,国务院制定了《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治污规划》,江苏、山东两省也出台相应政策,城市污水达标排放,运输危险废物、危险化学品的船舶不得进入河道,船舶的油污水、生活垃圾被收集上岸,曾经造成严重污染的落后生产技术被一举淘汰。经过多年努力,2013年东线水质达到规划要求,实现向北方供水。如今,曾经“视觉停喷”的泉城济南,因为“南水”的到来,重现了百泉齐涌的美景。

     

        治理水污染,北方的人们喝上了清澈的长江水,沿线地区的经济也没有被“治死”,反而激活了岸上的企业,救活了水里的鱼儿。被很多专家视为流域治污“世界第一难”的南四湖,现在已跻身全国水质优良湖泊行列,小银鱼、鳜鱼、毛刀鱼……这些对水质要求很高的鱼类在湖中重现。一些高污染、高排放的产业提前转型升级,低耗能、重环保的绿色产业带来了更为丰厚的利润。

     

        借南方之水,解北方之渴,愿汩汩流淌的南水永远清澈。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