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上映的《湄公河行动》凭借良好口碑已取得超过12亿元的票房。据悉,影片将在全国范围内延长放映至12月4日。影片的成功给行业树立了一个标杆,接下来,一批从真实案件改编而来的电影被提上拍摄日程,有的已经制作完成。
除了电影,以真实案例为模本改编的电视剧今年也成为“荧屏宠儿”。随着《湄公河大案》《刑警队长》《人民检察官》等剧的热播,“涉案剧不得上黄金档”的规则不仅被打破,一些作品如《清网行动》《国家底线》还登上了央视的荧屏。
曾经沉寂了十余年的涉案题材再次成为影视创作的热门,复苏后的涉案题材影视剧能走多远,能否避免之前过度渲染暴力、犯罪的老路,考验着创作者的功力。
涉案题材为何升温
今年年初,特稿《太平洋大逃杀》的影视改编权被乐视影业高价购得。据了解,这篇特稿推出后不久,曾有十几家影视机构联系到这篇特稿的作者,希望能够将这篇非虚构作品改编成电影剧本。这反映出影视圈对涉案题材的热衷。
涉案题材影视作品,因有故事、节奏快、情节曲折,向来为观众喜爱,也是影视剧创作中一种重要的类型。大量根据真实案件改编的影视作品,不仅提供了娱乐、审美的功能,也以艺术的形式对观众进行着普法教育,弘扬了社会正义。
刘德华主演的《解救吾先生》根据2004年演员吴若甫被绑架案改编。导演曹保平指导的《追凶者也》最初来自真实事件“贵州六兄弟千里追凶案”。《刑警队长》则是根据“时代先锋”、公安部一级英模、被誉为“江海神探”的南通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原支队长顾瑛的先进事迹为原型改编而成。《湄公河行动》更是直接反映了震惊中外的“10·5中国船员金三角遇害事件”。
涉案题材影视作品的升温,除了缘于观众固有的兴趣,也与近两年影视剧内容供给的调整有关。几年前市场大卖的爱情片、青春片目前已经开始走下坡路,而电视荧屏上的玄幻风、宫斗潮、家斗热也逐渐退去,这恰好为涉案影视剧的崛起提供了大好机会。
虽有丰富的真实案件作为素材,但涉案题材影视剧创作并不容易。导演张秉承的《东北偏北》就被称作“打烂了一手好牌”。这部影片改编自20世纪轰动北京的“双桥老流氓”案。不过,在改编的过程中却没有体现出原故事的精彩之处,加上人物设置和部分情节的硬伤,效果大打折扣。《追凶者也》上映后,也引发了很多影评人的质疑,很多人表示影片有失曹保平以往的水准。
把握作品尺度考验导演功力
“文艺作品是反映现实生活的一面镜子,随着全面依法治国战略的推进以及反腐工作如火如荼地进行,拍摄制作一定数量的涉案题材影视剧是十分必要的。”中国电影文学学会会长王兴东话锋一转,“问题的关键是怎么拍?”
“这类题材的影视剧老百姓爱看,但是一味渲染血腥暴力是不可取的。”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会长尤小刚认为,如何把握好涉案题材剧的度,非常考验导演的功力。
十年前,涉案题材影视剧曾创造过“辉煌”。当时,很多作品都有精彩的故事、曲折的情节,收视率也很高,但往往对血腥暴力过度渲染,血淋淋的残酷镜头屡见不鲜,令人毛骨悚然。杀人、放火、绑架、暴力、殴打、贪污、腐败、追捕、枪战等场面时常出现在荧屏。同时,有的涉案剧对被捕入狱的罪犯采取同情态度,把责任推向社会,误导了年轻人的价值观。正因如此,广电管理部门不得不在2004年对涉案剧采取整治措施,在此后十年中,涉案剧不仅在电视台黄金时段销声匿迹,而且数量也大大减少。
专家建议,创作人员在对真实案件这一艺术富矿进行深挖的同时,一定要端正创作立场,坚守法治文化的“灵魂”,不能为了博取眼球而忘记艺术创作的初心,只有这样才能发挥这类作品惩恶扬善、激浊扬清的社会作用。
另外,涉案题材影视作品创作也应当规避所谓的IP热,不能什么案件热就去拍什么。正如曹保平所言,之所以钟情于犯罪题材,是因为涉案电影对人性的挖掘会更深,而不会因为这个题材是社会热点才去跟风拍。
(本报记者 韩业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