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11月15日 星期二

    城市治理不能选择性失明

    作者:莫洁 《光明日报》( 2016年11月15日 02版)

        【光明时评】   

     

        位于河南省郑州市惠济区的邙山生态园,是郑州市西北部的一处生态绿色屏障。近日有媒体报道,从两个多月前开始,每至深夜就有大量的渣土车,满载建筑垃圾,开进园内山沟里疯狂倾倒,一处百亩面积、几十米深的深沟,只需半个月就能被填平,沟内栽种的树木,都遭到“灭顶”掩埋。而当地村民称,这样的违规填埋至少已经有半年多的时间。

     

        这样的违规倾倒行为,村民举报多次,媒体也曝光过,甚至林业部门还对园区内早先的一处垃圾倾倒点查封过,但此次面对记者的询问,当地林业局工作人员却称“这是他们头一回听说(违规填埋)”“这个地方没有(类似的倾倒情况)”。自身言行前后不一,明显矛盾。

     

        林业部门的“健忘”,演绎出另一个版本的掩耳盗铃。正所谓眼不见心不烦,虽然只要重回之前倾倒垃圾的“嫌疑区”,复查一次就能发现违规倾倒的继续猖獗,记者也只是在夜里蹲守就发现了大量触目惊心的倾倒事实,但就算如此,当地政府部门依然称“看不见”。正是监管部门的“看不见”,或者“装看不见”,纵容了渣土车的疯狂倾倒,不仅生态园的环境遭受巨大破坏,沿途村民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也受到了威胁。

     

        其实“看不见”或“装看不见”的,不独林业局一家监管部门。对于此事,违规填埋垃圾处所在镇的政府工作人员称,“目前我们辖区不清楚,它究竟是哪个业务口和哪个地方的我们也不清楚。”当地村民往环保部门打举报电话,结果“没人接”。辖区内的事,自己的监管责任所在,但却不闻不问、不管不顾,这种“不清楚”“看不见”,已经构成严重的失职渎职。

     

        长期“看不见”,也就谈不上主动整治了,尤其是针对渣土车及垃圾倾倒这种需要投注大量精力的精细化治理。因此,面对媒体记者“应该是联合哪些执法部门”的追问,林业局人员给出“我不太清楚,主要是联合”的回答也就不奇怪了。

     

        相比于监管部门的“看不见”,更可怕的问题还在于,违法倾倒背后可能存在执法者与违法者的利益共谋。在记者采访中,有这样两个细节颇具玩味:一是,当地媒体2014年报道,郑州城管局投入1200多万元,为全市3200多辆渣土车装上了北斗卫星定位系统,一旦渣土车没有在规定的地点倾倒,就会触动警报系统。如果半年来的倾倒都属违规,监管的警报系统咋就失灵了呢?二是,此次被曝光的垃圾倾倒场,自称是运营者的人说垃圾场不属于生态园区内的两个村管,那它属于谁管呢?这些萦绕在不少人心中的疑问,当地有关部门都需要尽快给公众一个交代。

     

        事情曝光后,有不少人提出,垃圾消纳场的不足才是垃圾违规倾倒屡禁不止的根本原因。但相比增建消纳场,解决眼下城市治理者的选择性失明和失聪,似乎更为必要和紧迫。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