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安地区是中华文明最早的发源地之一,滦河、青龙河养育了上古时期黄帝部落的先民。在整个华夏历史的上古、中古以及后来的发展中,不论从文献学、考古学,还是人类学,在这一地区都可以找到有价值的文化遗存。面对如此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开展多学科的研究,是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
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前会长费孝通先生曾为迁安题词:“黄帝胜迹,光耀千秋。”今天,随着中华民族世界地位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世界各地的华人回国寻根问祖。迁安轩辕阁的建立,给后代造就了一个缅怀先祖的标志性建筑。
中国自秦汉以来就形成一个多民族统一的国家,在中华民族成长壮大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炎黄子孙”的概念。正如于右任先生在《黄帝功德纪·序》中说:“黄帝既战胜蚩尤,东至于海,西登昆仑,南及交趾,北出幽陵,而开拓中华民族已有之疆土。其子孙之蔓延于各地也,如汉族固为其苗裔,而西藏族之羌,回族之安息,苗黎族之禺号,蒙古族之匈奴,东胡族之鲜卑,金人之祖且为黄帝之子清,满清则金人之后也,是皆近世治史者所能考信。是中华民族之全体,均皆黄帝之子孙也。”这里的论述,表现了历史上形成的普遍社会心态,即百川归海、中华一统的民族认同精神。
党的十八大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做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要求做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其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民胞物与”等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也是当代生态文明理论的重要源头之一。
今天,我们欣喜地看到,迁安人民继承优秀文化传统,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中取得突出成绩,并被列为国家第三批发展改革试点城市、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单位等。
当前,迁安也面临着经济提质增效和发展方式转型升级的任务,在这一过程中,经济社会发展要特别注重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与环境双赢”。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等一系列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深入人心。今年是“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我们期待并相信迁安广大干部群众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中,充分发挥迁安市的历史文化优势、生态环境优势,以及地处环渤海经济圈的区位地域优势,通过全面深化改革,积极进行结构调整,一定会逐步实现迁安人民“魅力水城、绿色迁安”的奋斗目标。
(作者系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