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11月13日 星期日

    影像要提供多种视角

    ——青年摄影师邹璧宇答问

    作者:本报记者 马列 《光明日报》( 2016年11月13日 11版)
    候鸟(摄影) 邹璧宇
    黑土地上的生存(摄影) 邹璧宇

        【底色访谈】

     

        近年来,“80后”摄影师邹璧宇创作了一批优秀的专题摄影作品——体现城镇化发展的《致富之路》,聚焦东北老年人生活的《候鸟》,还有他的最新作品《黑土地上的生存》。这组作品遵循了传统叙事路径,深入走访了黑龙江省鸡西市及其周边地区,拍摄、记录了资源型城镇在当下的发展现状。

     

        日前,本报记者对摄影师进行了专访。

     

        记者:你每年会拍摄多少个专题?自己比较满意的有哪些?

     

        邹璧宇:每年大概十几个吧。我觉得还不错的有《候鸟》——讲述在海南过冬的东北人,《戛然而止的生活》——关于天津大爆炸之后的故事,《下岗15年》——回访下岗群体,《黑土地上的生存》——关于东北矿区现状的报道。

     

        记者:以《黑土地上的生存》为例,当选定了题目以后,你最先做的事情是什么?

     

        邹璧宇:确定拍摄对象和拍摄地点。这一点很重要,碰到错误的人或去到错误的地方可能让你什么都拍不到,接下来需要搜集资料,制定拍摄框架。像这一组,我最开始没有想到矿区,而是先到了黑龙江省鸡西市,向当地人了解一些情况,两天后才确定最终的拍摄地点。

     

        记者:对你来说,报道摄影最关键的是什么?一定要有人和故事呈现吗?

     

        邹璧宇:最关键的是价值观的体现和对未来的判断,有没有人和故事并不重要。摄影师要把眼光放得长远一些,未来三五年,这个选题是否有更多的价值浮现出来,这是在长期拍摄项目中我最看重的东西。但是,作为媒体记者外出采访通常是要带回来故事的。因为读者需要看到有时间、地点、情节的故事,这样才有助于他们对事件的深入理解。

     

        记者:在报道摄影中,进入或融入拍摄环境很花费精力吗?

     

        邹璧宇:不一定,我需要进入但不需要融入。作为一个外来者,有时候我可以完全独立于当地,并不需要真的融入进去。当然,如果有人能帮我以正确的方式进入某些拍摄区域的话,我会轻松很多,还是需要看具体情况。

     

        记者:如何看待文字在报道摄影中的位置?

     

        邹璧宇:不好好写文字的报道摄影师是不负责任的。报道摄影需要让观者理解画面中发生的事情,对照片不产生过多的歧义,这些都需要文字来传达。要把故事的来龙去脉解释清楚,要把人物背景交代好,要保证准确引用采访对象说的话。最后,还要保证专题的长文本和图说不冲突,交代两个不同的信息量。照片一旦刊发出来,解释权就不在摄影师手上,而在观者手中了,所以要避免让人产生歧义。文字的准确性与客观性都很重要。

     

        记者:你常用的相机和镜头是什么?

     

        邹璧宇:我一直在换着相机用。《戛然而止的生活》是用佳能拍的,《黑土地上的生存》是用索尼A7R拍的,《毛坦厂考生家庭》是用徕卡M9拍的。除此之外,我还用4×5相机拍,《戛然而止的生活》还有一部分是用富士一次成像相机拍的快照。

     

        记者:为什么用这么多不同种类的相机?

     

        邹璧宇:不同的题材我会选不同的器材,这跟我的拍摄方式有关系。比如像天津大爆炸这样的重要报道,我就要选用最稳定、最可靠的相机去拍——佳能1DX搭配移轴镜头。其中还有一部分照片是用4×5相机搭配黑白胶卷拍的,因为这部分拍摄内容是遇难的消防员家属、遗物、房间、墓地。当打开别人悲伤记忆的时候,我要求自己的拍摄尽量慢下来,这样有助于我和观者进入那个特殊的氛围里。《黑土地上的生存》的拍摄需要走很多路,所以我选择了稍微小一点的微单搭配徕卡镜头。

     

        记者:对于摄影师参加摄影比赛和摄影展,你怎么看?

     

        邹璧宇:对于水平比较高的比赛,我会督促自己编辑好作品参加。第一,摄影师是需要经营自己的,要让别人认识自己和作品。第二,摄影师必须要整理自己的照片,我常常边整理边反省自己,参加展览和比赛是促使自己这么做的最好方式,也是检验自己做得好不好的方式。(本报记者 马列)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