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生活 扎根人民】
“中国书法发展至今,在某种程度上已经与实际生活脱节。书法的实用价值丧失殆尽,仅余下作为艺术的审美价值。”在第十次全国文代会召开前,陈振濂重提书法的记录功能。
“书法不应该仅是抄录唐诗宋词、无关时事的雅玩,它应该恢复原有的记录时代的人文功能。我们应该把书法从文人自娱自乐的书斋中拉出来,走向火热的当下社会生活,直接用书法艺术来记录与反映民生诉求,反映时代主题。”陈振濂直言,“若说今天书法不及古人,我以为,首先不是输在笔墨技法上,而是输在文献与文史的价值上,古人的书法是历史的承载,书可证史,今天的书法只是观赏品和雅玩。”
从2002年开始,陈振濂就身体力行,用书法同步记录时代。他每天写一则书法作品,主题就是当天社会发生的事情。“你去看《兰亭序》,也就是古人即兴抓起毛笔,记录一些当时的场景和感悟。只不过民国以后,我们开始用钢笔写字,不用毛笔了。现在又是互联网时代,用电脑、手机打字,我们就把用毛笔记事这个传统丢掉了。平时,我会拿张纸,看报纸上今天有什么值得关注的事,拿毛笔写下来,尽量以文言文写出,因为白话文句式繁复,还有标点,书写形式不漂亮。我用文言文写出我对今天社会事件的感想。”
如今,已经过去五年,陈振濂留下了厚厚的上千卷作品。政治、时事、文化、民生等都是他的主题,以行草隶篆写就,赋予传统书法艺术以可读的时事内容和民生故事,贴近时代和大众,为后人留下一份时代的记录和艺术的文献。
陈振濂认为,书法是最不缺少大众的艺术,它比舞蹈、音乐、美术等艺术都更平易近人,更有群众基础。但是,要让书法艺术具有生活气息,成为真正的活的艺术,就不能只停留在书斋艺术的水平。“只有承载历史的作品才能留下来,只有深入生活内核的作品才能感动人。”
面向社会,表现现实生活是书法家永远的母题,走出象牙塔的艺术才有生命力。“古代书法本来就是记录社会时代的书写,但古代没有书法艺术展览,今天我们有书法展览,但却不再去记录时代,与现实社会脱节。故而,在当下的书法艺术展览中,我重新强调对社会责任的承担。”陈振濂期许,书法能走出文人书斋,走向火热当下,将触角延伸到社会各领域。这不仅是书法的人文精神所在,也是艺术家应该具有的时代责任与使命。(本报记者 郭 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