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11月11日 星期五

    文物,启示我们继往开来

    作者:李春林(光明日报社副总编辑) 《光明日报》( 2016年11月11日 05版)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物的保护与研究利用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增强对历史文物的敬畏之心,树立保护文物也是政绩的科学理念,同时要加强研究和利用,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我们全面认识和准确把握文物的意义提供了重要遵循,也为我们做好文物的保护与研究利用工作指明了方向。

     

        文物,镌刻着文化的深沉记忆,蕴藏着民族的灵魂密码,是国家的“金色名片”。文物是通道,让我们可以顺利抵达历史深处;文物是勋章,彰显人类在漫长历史发展过程中所迸发出的非凡智慧和创造力量;文物还是灯塔,照亮着今人走向未来的路。文物的价值是多向的,不仅有历史价值、研究价值、审美价值,更重要的是具有无可替代、无法估量的精神价值。

     

        有个公益广告说得好:“祖先的、我们的、子孙的——请保护文化遗产”。每一代人都应该是而且必须是文物的呵护者,尽心尽责地把先辈传承下来的有价值的遗产保护好利用好,给子孙后代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这是一项每个人都该担负的神圣使命。辱没了这项神圣使命,上对不起祖宗,下对不起子孙。

     

        我国是个文物大国。目前,仅不可移动文物就有76万处,而散落在各地、未登记在册却具有一定历史文化价值的文物,更是难以计数。总的来看,这些年,我国民众的文物保护意识有了明显提高,文物保护工作有了很大进步。但问题依然不少。在发展旅游的过程中,有意或无意损坏文物的行为时有发生。一些地方因旧城改造和开发项目而破坏文物的现象也经常见诸报端。一些私有产权的文物建筑,在修缮资金上出现了“国家的钱不能用、企业的钱不敢用、个人的钱不够用”的尴尬局面。面对文物保护的复杂情况,仅仅依靠国家和地方政府是远远不够的,而且也是不可持续的。我们必须形成这样的社会共识,文物保护不纯粹是某家单位或机构的事,也不仅仅是某个专业群体的事,文物保护更需要社会各方力量行动起来、联合起来,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只有把社会各方力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再加以正确的引导和有效的组织,才能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文物保护的大格局、大合力。

     

        在推动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的过程中,新闻媒体能够发挥重要作用、承担重要角色。媒体的有力宣传和广泛传播,可以在全社会普及文物保护知识,倡导文物保护观念,强化文物保护意识;媒体对文物保护实践中的有益经验进行总结和推广,对不利于文物保护的行为进行及时提醒甚至严肃批评,可以营造文物保护的良好社会舆论氛围。光明日报作为一张以知识分子为主要读者对象、以思想文化为宣传报道特色的中央党报,历来高度重视文物报道。创刊六十七年来,光明日报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满腔热忱地投入文物保护事业,不仅是新中国文物保护事业的忠实记录者,同时也是新中国文物保护事业的积极推动者。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深刻指出:“一个不记得来路的民族,是没有出路的民族。”仰以察古,俯以观今,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文物,提醒我们记得来路;文物,启示我们继往开来。让我们站在更高的起点、更大的平台上,以更加出色的工作,为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