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课堂】
孕产期抑郁是指在妊娠期间或产后4周内发生的抑郁症,又称为围生期抑郁或围产期抑郁。它包括孕期抑郁和产后抑郁,在我国的患病率分别高达12%和14.7%,均处于国际公认的较高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因抑郁症本身的复杂性、歧视及病耻感、就诊途径等问题,导致至少50%以上的抑郁症未被识别,而治疗率更是不足10%,孕产期抑郁也是如此。
与发生在其他时间段的抑郁症相比,神经内分泌异常在孕产期抑郁的发病机制中更为重要。无论是在孕期,还是在产后,女性的孕激素、雌激素水平都会发生很明显的变化,这也正是孕产期抑郁比较高发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此外,一些社会心理因素也会导致孕产期抑郁。比如,社会支持系统差、婚姻冲突或婚姻关系恶化等会显著增加产前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低收入、经济困难、母亲职业较低等,也是孕产期抑郁发生的危险因素。
尽管孕产期抑郁在整个孕期和产后都可能发生,但产后抑郁更需重视。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孕产期抑郁在女性产后发作的风险远大于孕期,4.6%在怀孕期间发作,30%在产后发作。而且,女性产后1个月的抑郁症发病率是非分娩者的3倍。若有抑郁症史,分娩后产后抑郁患病率为20%;有产后抑郁史,再次分娩后产后抑郁患病率为20%~40%。产后抑郁女性若带有精神病性特征,其下次分娩后产后抑郁复发的风险为30%~50%。“二孩”政策放开后,很多女性计划再次生育小孩,因此需要更加关注其以前的病史,包括后天的疾病特征。
孕产期抑郁的核心症状是情感低落、兴趣和愉快感丧失、精力或体力下降,诊断时至少应包括上述三个症状中的两个才能确诊。产后抑郁还可能会导致焦虑、注意力集中困难、自我评价和自信降低、悲观绝望、自杀或伤婴的观念或行为。
孕产妇的家人要注意观察,一旦发现孕产妇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送往医院进行筛查及诊断。不过,孕产妇在经历分娩后,往往会出现一些生理性及精神方面的改变,例如睡眠障碍、食欲下降、疲乏感、注意力障碍、记忆力下降等现象,容易与产后抑郁的相关临床表现混淆,因此要注意甄别,科学判断。这里提供一个产后抑郁量表,可进行自我筛查(见文末)。
孕产期抑郁会对患者本人、子女及家庭造成恶劣影响。对孕产妇本人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出现自伤、自杀行为,食欲下降,睡眠障碍,不利于产妇精力、体力恢复,增加产妇滥用药物或酒精的风险,导致共患的躯体病或产后并发症恶化或慢性化。对其子女来说,可能对孩子造成器质性危害、母婴连接障碍;导致孩子智力、情绪与个性发育障碍;增加青少年发生暴力行为的风险。
因此,孕产妇从怀孕到产后的全过程都应注意筛查抑郁症,有危险因素的孕产期女性每次产检访视都要注意。临床实践中,许多专业医生及机构都建议将对产妇的观察时间放宽到产后6个月,甚至1年~2年。抑郁发作的平均病程为16周,若不治疗,一般会持续6个月以上。产后抑郁若经规范治疗预后较好,约2/3的患者可在1年内康复。
(陈林,作者系北京大学回龙观临床医学院抑郁症病房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