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11月04日 星期五

    公望富春

    作者:陆春祥 《光明日报》( 2016年11月04日 16版)
    富春山居图(局部) 黄公望绘

        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是中国山水画的巅峰之作。同时代倪瓒评价:大痴画格超凡俗,咫尺关河千里遥。明代董其昌评价:子久画冠元四家,如富春山卷,其神韵超逸,体备众法,脱化浑融,不落畦径。清代画家邹之麟,则将山居图和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一起推崇。清代画家恽南田谈黄公望的技法之变时称赞:凡数十峰,一峰一状;数百树,一树一态。雄秀苍莽,变化极矣!

     

        明代画家沈周花重金买得《富春山居图》,朝夕相伴,日夜摩挲。在请好友题款时,哪想好友的儿子无赖,将画藏匿偷卖。沈周宅心仁厚,凭记忆背临了一幅《石田富春山图》。毕竟是唐伯虎、文徵明的老师,因日日钻研,他对黄公笔下的山、水、景、人,烂熟于心,七米的长卷也是一气呵成。我站在沈周的背临图前,仔细观察,人数怎么多出了一个?黄公笔下,画了八人,沈周笔下,多了一个,难道是记差了?极有可能!但我宁愿这样想:那多出的一个,并不是沈周记得不准确,而是有意为之,那一个倚在临江草亭边,戴着斗笠的,就是沈周自己,他已沉浸在黄公美妙的山水里,并幻化为富春山水的精灵,人画合一了!

     

        吴之炬得到了画,珍爱之极,又将画传给了儿子吴洪裕,他弥留之际要焚图相殉。万幸画卷被侄儿吴子文救出,但画卷已经烧去卷首,吴子文遂将其揭下,把剩余长卷又重新裱装。从此,山居图卷分成两部分,这就是现今传世的《无用师卷》和《剩山图》。现在,《无用师卷》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剩山图》藏在浙江博物馆。2011年,“无用”见到了“剩山”,合璧场景,盛况空前。如今,它们都静静地躺在两岸的藏馆内,各自述说着尘湮的历史。

     

        自黄公后的六百多年间,《富春山居图》就成了中国名画的代表。普通民众喜欢不稀奇,元明清那些著名画家如此钟爱追风,才是奇观。除沈周外,明清不少画家都摹仿背临过《富春山居图》,很多仿图也都成了稀世珍品。

     

        如今,富春江边的东吴公园,有一片刚刚落成的独特建筑群,曲面屋顶,似富春江水波连绵起伏,整个巨大的建筑,看起来就是一座山,它是著名建筑设计师王澍设计的公望艺术馆,已经将富春山水与《富春山居画》融为一体,俨然富春山居的小世界。丙申秋,艺术馆内,“竹林墙”夹杂着上千平方米的展厅,元明清诸多著名画家,他们带着自己临摹和创作的作品,向黄公望膜拜。

     

        富春山依旧险峻挺拔,富春江水仍然汩汩清流,公望富春,时间和意念流动着的,是中国古代山水画的人文和生命境界,永恒的卷轴。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