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10月28日 星期五

    新疆农垦科学院:探索科技帮扶新路

    作者:本报记者 王瑟 《光明日报》( 2016年10月28日 10版)

        在新疆阿克苏地区柯坪县启浪乡博斯坦村工作了大半年后,新疆农垦科学院农田水利与土壤肥料研究所副所长陈云回到了单位。谈起自己在村里的工作,他感慨地说:“300亩棉花试验田在村民见证下丰收了,现在许多村民都知道先进的科技是可以帮助他们丰产丰收的,学科技的热情很高。”

        陈云说,这是2016年新疆农垦科学院为帮助新疆南疆地区脱贫工作开展的一项名为“农业技术辐射带动工程项目”的工作,他们通过自己多年研发出的各种农业科技,帮助当地农民脱贫致富。

        新疆农垦科学院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直属的唯一综合性科研单位,30年前就开始选派科技特派员,帮助兵团和地方进行科技服务与科技扶贫工作。近5年来,他们选派农作物栽培、林果等农专业的156位科技服务专家,组织了44个“专家服务团队”,在兵团十四个师的84个团场实施科技服务工作。今年更是达到高峰,共有70多人参与科技特派,100多人参与到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科技培训工作中。创新创业团队也由2011年为数不多的几个团队发展壮大到20多个。

        科技特派员棉花产业创业链是第一批国家级科技特派员创业链,特派员们围绕棉花新品种选育、高产栽培技术示范推广、机采棉提质增效等开展科技创新创业。

        在第八师149团的机采棉地里,丰收的棉花一眼望不到边,大型采棉机正轰隆隆地在地里采收棉花。该团副团长齐刚自豪地说:“这全靠科技的力量,过去棉花没办法用机器采收,每年都要招收大量人工采棉花,费时费力不说,采收进度也很慢。现在好了,通过科技帮扶,我们都采用了机采棉品种,棉花采收通过机器,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这样的团队今年农垦科学院派出了10支,帮扶从林果、畜牧到农业生产的方方面面,受到当地群众的极大欢迎。

        ——林园研究所所长李铭和同事们组成的技术服务团队来到了兵团第十四师47团,他们要为这个团新建“三优”栽培模式苹果标准园100亩。

        ——副所长陈奇凌带领的另一个技术服务团队深入到喀什地区巴楚县、阿克苏地区沙雅县等地,为当地农民解决红枣生产中遇到的问题,教授先进的红枣栽培技术。

        ——畜牧专家李国庆和刘长彬还分别在188团5连和7连分别选定一户条件较差养殖户进行科技帮扶。共为188团完成5000头小尾寒羊引进工作,为职工增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柳延涛副研究员在44团工作时,敏锐地发现5连冬麦返青断垄现象,他通过实地调查,指出断垄原因,提出合理解决方案。2016年8月19日,44团遭受了冰雹袭击,科技团队及时赶赴现场,针对棉花、红枣等大宗作物的受灾实际情况,从技术方面提出求助方案,帮助职工抗灾自救。职工李新民感慨地说:“没有科技专家的帮助,我们今年的收成肯定会下降。”

        该院院长王新华说:“现在农垦科学院已经把科技服务和科技扶贫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围绕地方主导产业需求,实施精准服务与扶贫。最主要的是发挥产业脱贫优势,通过扶智实现长久脱贫。农垦科学院已经有四大培训基地,形成了三级联动,最大限度地发挥科技在扶贫工作上的优势与力度。”

        (本报记者 王瑟)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