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长天·水美中国】
元阳梯田和红河梯田同为世界自然遗产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的主要组成部分。10月18日,记者来到拥有17万亩梯田的云南省红河州红河县,才知道这里的梯田不仅秀美,而且宏伟。这里不仅村村寨寨都有梯田,还拥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连片梯田——撒玛坝梯田,14000多亩的连片梯田宛若围裙铺满了半座高山,4000余级梯田从海拔650米的山脚到1800米的山腰展开,层层叠叠,气势恢宏,使大山成为一座不朽的雕刻作品。千百年来,建造了梯田的哈尼族人民以自己的心血和智慧,精心守护着一批批大山雕刻作品。在梯田承受着生态和经济双重压力的今天,哈尼族人民不仅突破了梯田保护的困境,还使梯田成为美丽富饶的新家园。
森林水源——梯田之魂
“那么大面积的梯田需要多少水啊!水从哪里来?”
“水从山上的森林里来,从山腰上面的森林流过村寨、梯田,最后流到山脚的红河里,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红河县宝华镇宣传委员王艳回答。
走进一半被森林包围一半被梯田环绕的宝华镇龙甲村,只见村子中央有一道石壁,石壁中部有5个出水口,流出的水清澈明亮,在出水口前面有三个整齐的长方形水潭依次排开。
“这水好吃,都是山泉水。”龙甲村党总支书记石阿四用放在龙头上的小竹筒边接水喝边说。据他介绍,三个水潭从里往外依次是饮水、洗菜、洗衣用的,大家都自觉遵守。水从后山森林里引来,村民们用过和用不完的水都流向村外的梯田作灌溉之用。这股泉水即使在干旱年份也不会断流,因为后山的森林茂密,村规民约规定一棵树都不能砍,村民都很自觉。
据了解,梯田分布地区的每一个哈尼族村寨后山都有郁郁葱葱的森林,村寨里几乎都有一个接山泉水的龙头水井,被称为“龙潭水”。在土司统治时代,水井龙头出水口的多少还是地位权势的象征。在红河县甲寅镇有一个水井有12个龙头,该水井曾经属于红河县最大的土司。
千年水网——梯田之脉
“每一块梯田都需要水?怎么来分配水啊?”
“每一块梯田都有自己的水源,都有自己的水路。”红河县甲寅镇党委书记张春林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在甲寅镇绿树格梯田每一块梯田边,都有一条膝盖深的沟渠,波光粼粼的水在沟渠里流淌,一直流到刚刚收割了稻谷的梯田里。在两条沟渠交叉的地方则形成用石板砌成的微型立交桥,“两股水分别从桥上过和桥下过,互不干扰。”张春林说。哈尼人对水的应用可不止泡田。从公路的沟渠至梯田边的沟渠里,有一些村民正在用锄头整理沟渠,在张春林的翻译下,不太会说汉语的哈尼族妇女杨琼芝比着手势告诉记者,他们正在用流水运送农家肥,从山上的村里直接流到山下的梯田里,不用人挑,只要沿沟渠疏通即可。
“和梯田一样,这些网格化的沟渠也有1000多年历史了,它们就像梯田的血管,现在只是做一些维修改造。”张春林说。
梯田富民——梯田之安
让梯田增收富民,这是红河县保护哈尼梯田的长久之策。
“主要靠农特产品带动、旅游带动,让贫困户精准脱贫!”红河县县委书记张智俊描述了全县正在实施的护田之策。农特产品带动就是推广梯田稻鱼鸭养殖计划,塘田结合,夏秋种稻时田里养鱼和泥鳅,冬春泡田时养鸭收鸭蛋。今年全县已实施稻鱼鸭高产高效生态种养模式攻关示范片4.2万亩,同时通过招商引资建立梯田水产育苗中心、禽苗孵化中心等5大种养殖培育中心,为梯田贫困户提供种苗,养殖后再由培育中心收购销售,确保梯田农户增收脱贫。在甲寅镇作夫村,养鸭合作社养殖的2000只鸭子正在茁壮成长,宝华镇嘎他红心鸭蛋每年产量50多吨,年收入100多万元。
在梯田环绕交错的宝华镇龙马村,五个农户去年组建了旅游合作社,拥有42间农家客房,经常爆满;撒玛坝梯田景区正在建栈道、修游客服务中心;甲寅镇农民合作社正在筹备“十月节”长街宴,争取吸引更多的游客。这些措施正是红河县旅游带动脱贫的生动体现。
红河县哈尼梯田的忧患与希望在红河州元阳、金平、绿春等县的哈尼梯田分布区同样存在,红河哈尼族人民正在为永久守护梯田世界自然遗产而不懈努力。
(本报记者 张勇 任维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