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10月19日 星期三

    铸就民族热血丰碑的英雄史诗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特稿之二

    作者:本报记者 户华为 王斯敏 《光明日报》( 2016年10月19日 01版)

        82年前,一场“可歌可泣的远征”自长江南北各苏区毅然开启,一支支“头戴红星,脚踏草鞋的钢铁洪流”奔涌汇聚。

     

        血战湘江,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整整两年攻坚克难、浴血挺进,中国工农红军以“铁脚板”丈量出二万五千里漫漫征途,树起“长征”这座不朽丰碑。

     

        那是一条怎样的征程?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缺粮少弹,山高水险,种种艰难困苦足以摧毁人的意志。然而,饥寒交迫的红军将士却以感天撼地的英雄气概屡创奇迹,完成了中国革命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谱写了豪情万丈的英雄史诗”!

     

        历史长河波澜壮阔,冲波逆折处更显雄伟壮丽。今天,我们这一代高歌行进在新的长征路上。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长征要持续接力、长期进行,我们每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

     

        改变的是时代,不变的是英雄情怀。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革命英雄主义旗帜在新征程上依然高扬。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这是一幅波澜壮阔的行军路线图——纵横14个省份,总行程6.5万余里,翻越40余座高山险峰,跋涉600里草地,渡过近百条江河;

     

        这是一部热血凝就的英雄进行曲——历经大小战斗600余次,攻占县城数百座,突破数十万敌军的包围封锁,逾16.6万将士牺牲或失散,平均每行进一公里就有三四人献出生命……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英雄之所以为英雄,就在于敢在困厄之境奋起抗争,甘为心中信念百折不回。

     

        长征前夜,正值民族危亡、生死攸关之时。面对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红军“流徙千里,四面受制”,中国革命的火种风雨飘摇。是坐以待毙,还是突出重围、北上抗日?英勇的共产党人毅然选择后者,发出了战略大转移的宏壮宣言。

     

        历史用两年时间证明了这一选择的无比正确。长征胜利后,举世沸腾。病榻上的鲁迅发来贺电:“在你们身上,寄托着中国和人类的希望。”美国学者哈里森说:“长征……是人类历史上一次最伟大的革命运动的分水岭。”

     

        人间万事出艰辛。支撑起长征光辉胜利的,是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大无畏精神,是不怕牺牲、共赴国难的革命英雄气概。

     

        “苦不苦,想想红军二万五。”长征期间,物质给养极度匮乏、饥寒病累如影随形。恶劣艰险的自然环境与生存条件,成为磨炼英雄心志的试金石。

     

        抱桐岗,原始森林遮天蔽日,瘴气弥漫、荆棘丛生。毛泽东回忆:“在这个山峰上,有一个军团死掉了三分之二的驮畜。成百上千的战士倒下去就没有再起来。”

     

        夹金山,海拔四五千米,空气稀薄,鸟迹罕至。将士们单衣单裤、赤脚草鞋,猛喝几口辣椒水,用刺刀在坚硬的冰雪上铲出脚窝,一步一步向上攀登,终于把桀骜高峰踩在脚下。

     

        茫茫草地,遍布“死亡沼泽”,遇到下雨,几乎寸步难行。体力透支的战士们互相搀扶、一步一挪。因为粮食奇缺,他们曾50天彻底断炊,只好吃野菜、啃树皮、煮皮带,一再挑战人类忍耐极限……

     

        “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再多苦累,也磨灭不了将士们的必胜信念。然而,比天地屏障更严酷的,是炮火硝烟。敌人的层层围堵与凶残进攻,堪称考验英雄胆识的“生死关”。

     

        波涛汹涌的湘江边,连续突破敌人三道封锁线的中央红军遭遇激战。敌机盘旋半空疯狂扫射,将士们的鲜血染红江面。为保障军委和中央安全通过,担负阻击任务的红五军团34师与敌人拼尽最后一颗子弹。师长陈树湘负伤被俘后,用手从腹部伤口绞断肠子,壮烈牺牲。

     

        水流湍急的大渡河,曾令太平天国骁将石达开和数万名太平军折戟沉沙。为重演这段历史,蒋介石调兵近20万向大渡河压来。红军却从数百里外突然出现在安顺场渡口,17位勇士在湍流弹雨中强渡成功,驯服了大渡河千年不息的惊涛骇浪。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为迅速夺占泸定桥咽喉要道,红军将士在泥泞山路上昼夜不歇、冒雨奔袭,创造了日行军240里的纪录,22名突击队员抢在敌人毁桥之前冒死攀上了冰冷摇晃的铁索,在枪林弹雨中杀出一条血路……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铁骨铮铮的红军将士,创造了“人类有文字记载以来最令人振奋的大无畏事迹”,连蒋介石也不禁感叹:“我们十个人不能当一个人用,我们三十万兵打不过他们三万兵!”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战天斗地、百折不回。革命英雄主义凯歌响彻长征路,彪炳革命史。毛泽东的褒扬堪为写照:“这个军队具有一往无前的精神,它要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不论在任何艰难困苦的场合,只要还有一个人,这个人就要战斗下去。”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诚于中者,形于外。”气贯长虹的英雄伟力,根植于深藏内心的价值追求,发端于一个民族的爱国传统。这一内核历久弥新,闪耀着穿透历史、跨越时空的永恒光芒。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崇尚英雄,形成了自己独有的英雄观。正如鲁迅所言:“我们这个民族,历来就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他们,应该是我们这个民族的脊梁。”从大禹治水、后羿射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的上古传说,到“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儒家理想人格;从“壮志饥餐胡虏肉”的岳飞、“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等民族英雄,到“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须把乾坤力挽回”的秋瑾等爱国志士,中华民族的史册中从来就充盈着英雄主义气息,书写着为国赴死的慷慨壮举。

     

        1921年后,民族精神的火炬传到了中国共产党人手中。林祥谦、李大钊、夏明翰、邓中夏、张太雷……无数优秀共产党人挺起脊梁,为民族解放开展了一场场气壮山河的正义斗争。马克思主义的坚定指引,使古老的英雄主义绽放出前所未有之光芒。

     

        革命的英雄主义,必然是群众的英雄主义。朱德指出:“我们培养出革命的群众英雄,他们不自私自利,不为任何诱惑所动,决心为革命牺牲,一直战斗到我们的人民和国家获得解放为止。”

     

        长征精神,正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是家国情怀与文化传统的时代表达。闪耀于长征英雄榜上的每位英模个体,背后皆是一个钢铁集体的精诚团结、患难与共;和红军将领们比肩立于英雄行列的,有数以万计的普通战士,更有默默无名担当坚强后盾的大量民众。

     

        强渡大渡河时冒死运送红军亲人的船工,在茫茫沼泽为红军带队探路的普通藏民,全力救助红军伤员的苗寨百姓……“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屡屡强调的那样,只有扎根于“人民”这块广袤热土,共产党人才能迸发无穷力量。

     

        经历了长征的历练与洗礼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军队愈加坚强。在其后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他们“捍卫民族独立最坚定,维护民族利益最坚决,反抗外来侵略最勇敢”,终于赢得了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伟大胜利。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据民政部统计,我国约有2000万名烈士为保家卫国英勇牺牲。他们中,既有杨靖宇、赵尚志、左权、彭雪枫、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一批抗日英烈,也有八路军“狼牙山五壮士”、新四军“刘老庄连”、东北抗联八位女战士等英模群体,还有江竹筠、董存瑞、邱少云、黄继光等在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抛洒热血的大批将士。

     

        “一切为中华民族独立和解放而牺牲的人们,一切为中华民族摆脱外来殖民统治和侵略而英勇斗争的人们,一切为中华民族掌握自己命运、开创国家发展新路的人们,都是民族英雄,都是国家荣光。”他们的铁骨精魂,永世凝固于人民英雄纪念碑的雄壮碑文里,永远镌刻在中国人民的炽热心灵中。

     

    走好新的长征路,“需要英雄,需要英雄精神”

     

        战火硝烟总会过去,和平与发展才是永恒的主题。然而,一个珍视和平的民族,永远不会忘记自己的英雄。

     

        2016年7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赴宁夏调研。他特意赶往的第一站,就是红军长征三大主力军胜利会师地——将台堡。在这充满红色记忆的地方,他冒雨向红军长征会师纪念碑敬献花篮,向革命先烈三鞠躬。

     

        这是总书记代表全国人民向英雄献上的至高礼敬。

     

        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大会阅兵中率先接受检阅的两个抗战老同志方阵,到专门发放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烈士纪念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先后设立,到这个国庆假日期间踊跃参观“英雄史诗 不朽丰碑——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的逾10万民众……近年来,“崇尚英雄、捍卫英雄”正成为中华儿女日益强烈的共识。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在社会急剧转型、社会思潮纷繁复杂的今天,捍卫英雄就是守护我们的精神高地,崇尚英雄就是尊重民族的根与魂。让英雄精神融入民族血脉,才能始终筑牢价值基石,不断激发前行动力。

     

        也是在将台堡的先烈英魂面前,习近平总书记发出了“新长征”的庄严宣告——“我们每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

     

        长征永远在路上。从毛泽东指出“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到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大幕初启时期盼中国“在新的长征中”“不断取得新的胜利”,直至今天,全国人民在党的坚强领导下稳步走上通往中国梦的新长征。“长征”,这一表征着人类精神意志制高点的革命远征,始终在和平年代无声延续,演进为党领导中华优秀儿女寻求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标识出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内心坚守与精神接力。

     

        和平年代,革命英雄主义以另一种方式绽放华彩。“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是一代代平凡英雄肩起了中华民族的富裕梦想,为现代化建设凿山开路、夯基培土,使一穷二白的旧中国迅速成长为建设成就举世瞩目的新中国。

     

        历史早已将他们的名字镌刻、珍存——铁人王进喜、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一辈子做好事的雷锋、身残志坚的“独臂英雄”丁晓兵、“忠诚党的创新理论的模范教员”方永刚、“航天英雄”杨利伟、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忠于祖国、心系人民、不辞艰险、敢于创新,他们都是用整个身心延续“长征精神”的时代英模,是“新长征路”上的光辉路标。

     

        今天,踏上新长征征途的中国人民所直面的,是一场“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国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中等收入陷阱、修昔底德陷阱、塔西陀陷阱横亘于国家社会发展路上,“长期执政、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外部环境”四大考验等待着已拥有8875万多名党员的中国共产党完美应答。

     

        “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每一项生死攸关的考验,都是新时期建设者们必须越过的“雪山”“草地”。只有把英雄精神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时刻准备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方能最终赢得伟大斗争,成就伟大复兴,实现伟大梦想。

     

        新长征的进军号,已昂然吹响。“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实现我们的目标,需要英雄,需要英雄精神。”总书记发出的动员令,鼓荡热血、催人奋起。

     

        我们的新长征,比起80年前的那段远征,“路程更长,责任更大、任务更重”;唯有发扬“压倒一切敌人而不被任何敌人所压倒、征服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征服”的英雄气概,才能点亮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梦想。让我们见贤思齐、觅光前行,用实际行动续写革命先烈震古烁今的动人故事,用时代创造延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篇章!  

     

        (本报记者 户华为 王斯敏)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