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苑新事·戏曲进校园】
“你家在哪里,我家黄河边;雷声天作鼓,风动树拉弦……只要你想听,我就唱到一百年:谁说女子不如儿男……”日前,在河南省巩义市河洛镇香玉小学,校长王向华、辅导员李琳琳正一字一句地教两个学生演唱该校校歌、电视连续剧《常香玉》的主题曲。
今年4月起,河南省在郑州、洛阳、巩义、南阳等10个县市开展“戏曲进校园”试点工作,集中培训指导老师、制定课程计划、组织戏曲专家和演员进校园与学生互动。这所以豫剧大师常香玉名字命名的香玉小学,成为河南“戏曲进校园”活动的首批试点学校。
做好顶层设计:
让“梨园”融入校园
河南是戏曲之乡,以豫剧为代表的地方戏是中原文化的个性标志和品牌。但由于经济社会的急速变化,20多年来豫剧面临着严峻的传承和生存危机,年轻一代观众群流失严重。校园,一度是这种流失的典型写照。
今年4月27日,河南省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省委书记谢伏瞻强调要推动戏曲的传承创新,加强对豫剧等优秀中原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河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素萍多次主持召开办公会议,专题研究“戏曲进校园”工作,从工作方案制定到具体推进事项都提出明确要求。
河南省委宣传部组织深入中小学校、文艺院团等单位进行专题调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河南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教育厅、省财政厅联合制定下发了《河南省“戏曲进校园”活动工作方案》,方案把活动资金纳入政府财政预算,由省、市、县三级财政共同出资保障;把戏曲艺术纳入中小学素质教育和大学生选修课程安排,列为学校综合考评内容;提出了“一年试点、两年推广、三年普及”的工作思路,力争三年内实现全省大中小学校所有学生每年免费欣赏到一场优秀戏曲演出的工作目标。
精心设计剧目:
让学生接受豫剧
“推进戏曲进校园工作,要把好入门关,确保积极健康、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剧目走进校园、走近学生。”河南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王耀说。
“我们根据在校学生的特点,精选了一些简洁明快、学生易于接受的折子戏,如《花木兰》《穆桂英挂帅》等剧目进校园演出。同时,我们还把部分语文课本里的故事编成豫剧片段,谱上曲子教给学生传唱,让学生在学习豫剧的同时学习了课文。”巩义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孟玉杰说,“戏曲进校园,必须让学生真正接受和喜爱戏曲,决不能‘牛不喝水强按头’。因此,我们在暑假期间给学生家长布置了一个特殊的暑假作业,就是让家长陪孩子看一部自己喜欢的戏、让学生写一篇感受,引导家长和学生一起接受、喜爱传统戏曲。”
“我们在给学生演每一个剧目之前,都是采取先讲解故事情节,讲解戏曲每一个动作代表的含义,比如骑马、开门、关窗等的动作和手势,包括不同脸谱所代表的人物等,让学生真正从心底里理解、接受我们演出的剧目。”巩义豫剧团副团长梁全义对记者说。
演员学生互动:
让学生走上舞台
让学生爱上豫剧,培养未来观众,只是河南省“戏曲进校园”活动的第一步。让学生走上舞台,和演员同台演出,在此过程中发现培养有戏曲潜质的人才,做好传统戏曲的薪火相传,是河南省“戏曲进校园”活动的又一特色。
今年6月,河南省委宣传部组织有22年历史的河南卫视老牌戏曲栏目《梨园春》和河南豫剧院联合开展了“梨园春风进校园”活动。该活动在演出前,专门增加了一天的互动时间,让同学们直接参与到豫剧实践中来,从脸谱到动作,演员们一招一式地给学生讲解,在充分调动同学们的兴趣和参与积极性之后才开始演出。在当晚的常规表演间隙,又将现场的同学们请上舞台学唱。同学们也在“校园戏体验”环节,亲身感受了戏曲化妆、戏曲角色扮演等内容。
“我们还把戏曲艺术纳入中小学素质教育体系和大学生选修课的安排,支持学校建立戏曲兴趣小组和戏曲社团,鼓励学校与各专业戏曲院团结对子,聘请戏曲艺术专家、专业演员担任学校兼职教师,通过学子对戏曲的参与和融入,进一步增强青少年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河南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王耀如是说。(本报记者 王胜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