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论坛·温故】
2016年6月16日,习近平主席在塞尔维亚媒体发表《永远的朋友 真诚的伙伴》的署名文章,他深情回忆说:“中国古代思想家孟子说:‘友也者,友其德也。’60多年来,两国人民始终心手相连,彼此怀有特殊感情,跨越时空的真情厚谊历久弥新。”
“友也者,友其德也”出自《孟子·万章下》篇。其原文为:“孟子曰: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友也者,友其德也,不可以有挟也。”挟,指倚仗。德,在此泛称一切美好的品质。弟子万章向孟子求教“交友之道”,孟子结合当时政治人物和历史人物的例子指出,交朋友不能倚仗年龄大,不能倚仗地位高,不能倚仗兄弟亲族的势力。交朋友,根本看重的是对方的品德,不能够有任何倚强之心。对于这一点,古人可谓有共识。《战国策》讲财色不可依仗:“以财交者,财尽则交绝;以色交者,华落而爱渝”;司马迁《史记》引古语说权与钱不可倚靠:“以权利合者,权利尽而交疏。”隋代王通的《中说》中也说,建立在权势上的“友情”是易变的:“以势交者,势倾则绝;以利交者,利穷则散。”
古今一理,今天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是如此。不难想见,因权势、利益、好处这些外在因素而走在一起的人,一旦外在环境有所变化——权尽利绝,“交情”自然淡漠了还算好的,反目成仇的例子在历史上比比皆是。
没有绝对独立于社会之外的人。我们要成长、发展、生活,更需要朋友间的交往和支持。正如《礼记·学记》所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何为“友”?《说文解字》讲“同志为友”,志同道合者才称得上“友”。所以说,只有像曾子所说的那样,“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才能昂然并进、携手前行。《诗经·小雅·伐木》说:“嘤其鸣矣,求其友声。”鸟儿嘤嘤鸣叫,召唤伙伴呼应。小鸟尚且如此,人在社会中更需要友情的滋润。《诗经·小雅·常棣》中有“虽有兄弟,不如友生”的名句,就是说交到挚友,能胜过亲兄弟。
君臣、父子、夫妻、兄弟、朋友,是中华传统伦理的“五伦”。父子关系、兄弟关系是天然的,但结交什么样的朋友却是我们自己的选择。正因为此,交友不能不慎。孔子的交友观就是如此,他反复强调“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主张交友一定秉持忠信之道,不要与德行明显不好的人做朋友。人能“与善”,与“善”结缘,才能见贤思齐、以友辅仁,越来越善。该与什么样的人交友,不该与什么样的人交友,孔子说得很明白:“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孔子把朋友分出了几种典型的形象:有益的朋友有三种,即正直之人、诚信之人、知识广博之人;有害的朋友有三种,即谄媚逢迎的人、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人的人、爱花言巧语的人。《荀子》中也强调慎重交友,认为“不可以不慎取友”,“取友善人,不可不慎,是德之基也”。
要想友谊天长地久,就要遵循朋友间的相处之道。所谓“交友之道”,先贤的论述十分完备。例如,孔子强调诚信,主张相互勉励督促,所以《论语》说“与朋友交,言而有信”“朋友切切偲偲”;孟子也以诚信和“责善”为“朋友之道”;荀子则看重朋友之间良善的引导,认为“得良友而友之,则所见者忠信敬让之行也”。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如是,国与国之间的交往也是如此。习近平主席用“友也者,友其德也”概括中国人民与塞尔维亚人民心手相连的深情厚谊,由此申明:要做“永远的朋友”,必定是“真诚的伙伴”。这也显示了中国在国际外交中敞开心扉、以德友之的泱泱大国之风。
(作者系曲阜师范大学图书馆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