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10月10日 星期一

    创新,让深圳龙岗跑得又快又远

    作者:本报记者 党文婷 严圣禾 《光明日报》( 2016年10月10日 05版)

        深圳龙岗区曾是传统工业聚集的区域。最近记者来到这里,看到的却是产业园、科技园遍布,高新技术企业和研究机构云集,高等院校资源集聚。“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区”“全国科普示范区”成为它的标签。

     

        2015年,龙岗区GDP达2636.79亿元,同比增长10.5%;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达1587.3亿元,增长29.9%,占GDP的60.2%;全区专利申请量15971件,其中PCT国际专利申请量3866件,占全国的14%。

     

        是什么让龙岗顺利转型,驶入高新产业发展的快车道?答案是创新。

     

        优质创新载体搭建平台

     

        数年前,提起坂田街道坂雪岗路,“环境差”“破破烂烂”是人们对它的印象。这里散落着许多旧工业区和农民房,布满了电子元器件厂和“三来一补”低端产业。

     

        如今,坂雪岗科技城天安云谷园区就坐落在这里,一座座崭新的大厦耸立,成为坂田片区的新地标。

     

        改变开始于2011年,龙岗区对该片区实施城市更新计划,天安云谷项目由此诞生。下狠心、花大力气,天安云谷成为深圳首宗、也是规模最大的拆除重建类项目,产业规划为以云计算、互联网、物联网、新一代信息技术研发设计为核心,兼有总部管理运营及完善的产业生活配套区,建成后将提供产业用房140万平方米。

     

        目前,天安云谷园区一期已建成使用,引进了华为消费者BG、艾比森、中软国际等一批知名企业与上市公司总部、研发中心入驻,年产值可超过800亿元,纳税50亿元,相比改建前年产值两三亿元涨了几百倍。

     

        天安云谷是龙岗以创新实现动力转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结合当地原有产业和特色,大大小小的创新科技园区遍地开花。近年来,龙岗规划建设36个创新园区,涌现出了龙岗天安数码、天安云谷、大运软件小镇、中海信、星河WORLD等一批优质载体,截至2015年底,上述五大园区引进创新型企业998家。高端产业集聚的作用愈发明显。今年上半年,龙岗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36.2亿元,同比增长13.8%,增速全市第一。

     

        高端企业云集带动发展

     

        9月24日,发明世界最薄彩色柔性显示屏的创新公司柔宇科技正式宣布,该公司打造的柔性显示基地及全球首条类六代大规模全柔性显示屏新量产线已经落户深圳龙岗,正在筹建当中,投资超百亿元。

     

        这是龙岗高端企业加速集聚的一个缩影。“十二五”期间,龙岗引进千万级项目5401宗,亿元级项目397宗,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514家。华为跻身“全球创新机构百强”,光启临近空间飞行器“旅行者号”成功放飞,艾尼尔发布全球首个生物工程角膜“艾欣瞳”……一批优秀的创新企业,在龙岗交出了不俗的答卷。

     

        将它们带到这里的,是龙岗靠创新和转型升级引领未来的新增长极之路。早在几年之前,龙岗区就看到了产业发展的未来:传统加工制造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将会进入增长瓶颈,以往“高能耗”“高污染”“高浪费”的产业将会让城市竭泽而渔,发展难以为继。

     

        “十二五”以来,龙岗将“高端引领、创新驱动”作为发展战略,迈开了创新生态体系的步伐。立标杆、造环境、建载体,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高新技术企业进驻。

     

        “十二五”期间,龙岗搭建了天安数码城—硅谷、天安云谷—以色列等5列国际创新创业直通车,实现与国际创新先锋地区的项目、人才、资本、资讯“四个直通”;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81家,总数达到572家,占全市10.3%。

     

        全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实现年均增速14%,战略性新兴产业逐渐发展壮大,增加值实现年均增速19.4%;而万元GDP水耗、电耗分别下降42.2%、38.3%,实现以更少的资源能源消耗推动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全面发展。

     

        “大学之城”发掘创新原动力

     

        无论是著名的“硅谷”,还是我国的中关村,高校资源和人才储备对于创新发展的作用都是不言而喻的。而深圳作为一个年轻的城市,囿于历史原因,优质高校资源的匮乏成为创新发展要素中的短板。

     

        如何破题?龙岗区积极打出了一张“国际牌”:主动谋划,超前布局,引入一批已有优秀办学经验的海内外高校;创造条件,破除壁垒,引进优秀科技人才和科研机构。

     

        “大学之城”正在成为龙岗新的名片——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已完成三届招生;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已经于今年5月奠基;深圳吉大昆士兰大学、同济大学—香港理工大学深圳高等研究院等已签署备忘录。未来,龙岗有望成为全国中外合作办学最多最集聚的区域。

     

        与此同时,龙岗人才高地加速崛起,引进全国“两院”及国际知名科学院院士5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29人,深圳“孔雀计划”人才109人;产学研合作快速推进,先后对接国内外30多家高校院所,与清华大学、中科院等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引进光启理工研究院、太空科技南方研究院等一批研究中心和产业化服务平台;创新平台累计达到119家,科技企业孵化载体22家次,逐步形成以平台汇聚人才、资本、技术、项目的发展格局。

     

        以自主创新为驱动力,以优质高校、人才资源为后盾,龙岗区已经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区域创新体系,靠创新和转型升级让未来跑得更快、更远。(本报记者 党文婷 严圣禾)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