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扶贫,是一篇大文章,也是一篇必须写好的大文章。
宁夏南北的自然条件差距很大,教育资源、教育环境、教育质量的差距也不小。为了进一步缩小、直至消除这些差距,自治区政府于2014年下发了教育扶贫工程实施方案。今年4月,又制定了《宁夏教育精准扶贫行动方案(2016—2020年)》,为了更好地推进工作,自治区教育厅成立了由厅长挂帅的领导小组,自治区教育厅每一位厅级领导也都分别确定一个联系点,联合相关部门、相关人员、调动各种力量,全力推动教育精准扶贫。
精准扶贫,首先要摸清贫困的“家底”,明确扶贫的目标,进而把教育扶贫作为长远脱贫的根本之策。
现在,宁夏尚有58.12万贫困人口没有脱贫、尚有800个贫困村没有销号、尚有9个贫困县(区)没有摘帽,这是经济扶贫的主要目标,也是教育扶贫的主要目标。宁夏各级教育部门以提高贫困地区群众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为重点,把提升贫困学校办学水平、保障学生接受高质量教育为目标,进而让那里的人“走出去、有技能、能致富”。
宁夏的教育扶贫,大体分为两个层面:针对各类地区和各类学校,一方面加大财政对贫困地区的教育投入,一方面加强地区之间、校际之间的结对帮扶。在义务教育、学前教育阶段,各市、县统筹安排优质教育资源对口帮扶贫困地区学校、幼儿园,贫困地区的县级优质教育资源则对口帮扶县域内的乡镇学校、幼儿园。此外,自治区直属高中以及设在地级市的优质高中,对口帮扶贫困地区的普通高中,位于银川的高等院校和各类职业技术学校也都与西海固地区的相关学校建立了对口支援关系,基本做到了“扶持到校”,而针对贫困学生,则力争做到“资助到生”,各地不仅为每个贫困生都建档立卡,而且让贫困地区的教师“一对一”地帮扶,各高等学校也动员大学生与贫困生建立帮扶关系,社会团体、非政府组织、民营企业也在政府的积极引导下加入到扶贫助学的行列之中。
固原市农业学校,是建立在贫困地区的一所普通中专,因为学生都来自当地,所以贫困生较多,扶贫的任务也很重。为此,学校在为每个贫困生建档立卡的基础上,实行“4321”精准扶贫,即“四定”“三包”“两跟踪”“一脱钩”,因人施教、因人帮教、因人帮就业、帮脱贫,从而将教育与脱贫紧密结合起来。
在宁夏,不论是机关干部、教育工作者,还是农民群众,都已形成一个共识:培养一个大学生,可以让一个家庭改变命运。因此,即使是一个大字不识的贫困农民,也会节衣缩食供子女读书,也会千方百计让子女享受优质的教育,而宁夏目前的教育扶贫恰恰满足了他们这方面的需要,可以让他们挣脱贫困的束缚,展开理想的翅膀。
(本报记者 庄电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