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建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光荣使命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以下简称“中国哲社话语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话语的理论形态和学术高度。它不仅“言说”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对古今中外各种知识、观念、理论、方法等的融通生成,还以一种实践力量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健康发展。建设中国哲社话语体系,是理论自觉、文化自觉的逻辑呈现,是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的必然要求。构建科学完备的中国哲社话语体系必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必须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必须有完善的学科体系与学术体系相引领,必须有渗透力强的宣传平台与推广方式相支撑。只有这样,才能回应来自社会各方面的问题、引领社会发展,才能推动舆论导向、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才能增强文化软实力、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
新形势下,建设中国哲社话语体系的需求更加突显。习近平同志深刻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可以也应该大有作为”,“发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作用,要注意加强话语体系建设”。而目前,自身体系方面,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战略还不十分明确,哲社话语体系建设水平总体不高,存在学术原创能力还不强、人才队伍素质参差不齐、学风问题比较突出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实际功用方面,在解读中国实践、构建中国理论上还比较乏力,在国际上的声音还比较小,还处于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境地;支撑系统方面,训练培养教育体系不健全,学术评价体系不够科学,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还不完善。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必将给理论创造、学术繁荣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因此,一切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都应该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建设哲社话语体系的光荣使命。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科学构建
第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建设中国哲社话语体系要自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就必然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立场、贯彻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实践理论,这是马克思主义实现人类解放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本质体现,也是建设中国哲社话语体系的重要遵循。人民和中国哲社话语体系的关系问题,应当是:研究为民,应用于民,检验在民,教育化民。研究为民就是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工作应该走入社会、融入人民的生活当中,研究的问题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相一致。应用于民就是哲社话语体系的建设目的在于为人民所接受、所使用,从而团结人民、凝聚人心。检验在民就是哲社话语体系是否能够感染人民、说服人民,检验的唯一标准是人民的伟大实践。教育化民就是当人民群众中发生不正确的意见,哲社话语体系必须具备与人民沟通、说服人民、教育人民的功用。总之,只有在人民群众利益的实现中,在推动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中,中国哲社话语体系才能实现自身价值、彰显自身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第二,坚持主体性与共享性的有机统一。我们的哲学社会科学是否有中国特色,归根到底在于是否体现主体性。建设中国哲社话语体系的主体性,要求任何被使用的理论、观点、方法都自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体实践相结合,自觉体现话语体系的能动性、创造性、主导性。话语体系的生命力表现为话语体系主体性的发挥。同时,一个具有世界意义的哲社话语体系理所应当具有共享性。中国哲社话语体系的共享性来自于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凝聚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谋求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打造共建共享的治理理念。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建设中国哲社话语体系,必须坚持主体性与共享性的有机统一。没有主体性,共享性无法实现;没有共享性,主体性亦无时代价值。“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所以,建设中国哲社话语体系需要宽广的视野、要放到世界与我国发展的大历史中去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为世界提供了可资借鉴的中国道路和中国模式,中国特色哲社话语体系也将同世界各国人民共享中国智慧与中国经验,共同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迎接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崭新时代。总之,中国哲社话语体系来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是为世界所共享、为人类所共有的知识成果,需要在坚持主体性与共享性的有机统一中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和生命力。
第三,坚持时代问题的学术关怀与话语实践。哲学社会科学天然带有关心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宏大情怀,用学术关怀回应时代实践中的特点、变化、发展,这是哲社话语体系建设的出发点,也是其创新的动力源。社会在不断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哲学社会科学只有聆听时代声音,回应时代呼唤,认真研究解决时代所需的重大而紧迫问题,及时研究、提出、运用新思想、新理念、新办法,中国哲社话语体系才能保持灵活性与多样性,才能满足国内发展的需要、符合国际交往的需求。中国哲社话语体系不仅承载着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内容,更以一种实践力量在社会生活领域的各个方面和各个层面发挥凝聚与教育作用,特别是通过分析、回答和解决改革发展中的问题,通过去浊扬清、凝聚人心、促进社会和谐稳定,通过讲好中国故事、占领舆论制高点、提高国际话语权等话语实践力量的彰显,中国哲社话语体系才会具备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之原创力。
当然,中国哲社话语体系的科学构建,更离不开方法和策略的推行。我们需认清话语形成的复杂性,理清话语构建的思路,持续培养一批既了解西方社会科学更了解中国发展情况的学术人才,打造并充分利用中国话语传播的场所与机会,将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体系建设的话语传播推广到整个世界。
(作者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南大学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