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9月26日 星期一

    伦敦发掘古罗马时期骸骨似为中国人

    或将改写东西方文明交流史

    作者:本报记者 林卫光 《光明日报》( 2016年09月26日 12版)

        众所周知,古罗马帝国与中国之间通过丝绸之路保持了密切的贸易往来。然而,这两个位于亚欧大陆两端的古代文明大国,其交流源于何时,规模究竟多大,历史对此并无确切记载,人们也一直在苦苦寻找答案。最近,英国一个考古团队公布,他们在伦敦一座古罗马时期的墓地发现了两具很可能是中国人的骸骨。这为我们解开这段历史的谜团带来了新的线索。

     

        英国考古学家称,这座墓地大概介于公元2世纪至4世纪之间,当时,古罗马帝国建立了伦敦,并把这座城市命名为伦底纽姆(Londonium)。在这座墓地中发现两具中国人骸骨,意味着在那个年代古罗马与中国之间已经有了交流。

     

        这一消息引发考古界和史学界的广泛关注,英国媒体也加以报道。《泰晤士报》网站以“中国遗骨改写古罗马历史”为题,对此事予以关注。《每日邮报》以“两大古帝国的相遇:两具中国人骸骨如何进入伦敦的古罗马墓地”为题,进行了报道。

     

        这座古罗马时期的墓地现在位于伦敦南华克区的兰特街。《泰晤士报》称,这是一座普通的墓地,埋葬的都是古罗马时期的平民,他们曾经生活在贫穷和脏乱的泰晤士河畔。《每日邮报》称,出土的22具骸骨中,两具为亚洲血统,另有4组被确认属非洲种系。尽管专家还没有确定两具亚洲骸骨的确切来源,但却认为他们极有可能都来自中国。

     

        古罗马和中国之间存在着繁盛贸易,这虽然广为人知,但是一直缺乏考古佐证,此前只有一个亚裔遗骸在古罗马帝国遗址出土。2010年,在意大利的瓦纳立发现了一具有东亚血统的成年男子骸骨,DNA测试可以将其生活的年代追溯到公元2世纪的罗马帝国。

     

        这一次伦敦的最新发掘成果,要归功于伦敦博物馆领导的考古团队。他们在此次发掘和分析中使用了非常先进的技术,结果惊奇地发现,这是一座多元化社会的墓地。来自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的法医专家对骸骨进行了分析,得出的结论是:这些骸骨中,两具来自亚洲人种,至少4具为非洲血统。

     

        《每日邮报》认为,这一发现将重新改写古罗马历史,因为这意味着古罗马与中国的交流比人们以往认知的要更加广泛。《泰晤士报》称,这一考古结果或将改变人们对欧亚历史的看法,因为这一发现意味着亚洲人曾经移民到了古罗马帝国。《国际商业时报》认为,这有助于人们更好地认识那个时期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

     

        两具亚洲骸骨的发现还有两个意义:一是进一步证明伦敦在古罗马时期就是一个多元化色彩浓厚的国际化城市;二是把中国人向伦敦移民的时间大大提前。

     

        伦敦博物馆的丽贝卡·雷德芬博士在《考古学杂志》发表上述考古成果时称,这两名亚洲人为何会在伦敦落脚是一个谜。她说:“罗马帝国在西欧各国与地中海的扩张,开启了诸多种族和不同地域的同化和互动。”

     

        她认为,古罗马帝国能够积蓄其力量和财富,需要在原材料和产品方面与欧洲、非洲和包括中国与印度在内的亚洲国家进行贸易。在那个时代,很多人会长途跋涉,或出于贸易原因,或出于军人等职业的原因,或因为自己的社会地位低下,例如奴隶。她认为,这两具骸骨,或者是来自中国的奴隶,或者是来自中国的奴隶的后代,因为那个年代中国和印度之间、印度和古罗马之间有奴隶贸易。

     

        同位素分析也为骸骨的来源提供了一定的线索。雷德芬博士称,分析显示,在骸骨生前的饮食结构中,水生食品的成分非常有限,这与古罗马帝国人口和靠近泰晤士河居住的人口有所不同。

     

        专家认为,下一步需要综合研究在古罗马帝国遗址墓地发现的骸骨,这将有助于弄清楚究竟有多少“外国人”居住在古罗马帝国,也有助于了解那个年代的移民模式。

     

        (本报伦敦9月25日电 本报驻伦敦记者 林卫光)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