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同存异】
戏曲作曲家,指的是从事戏曲音乐创作的作曲家。我们熟知的著名戏曲作曲家有于会泳、刘吉典、王基笑等,他们都为中国戏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但长期以来,戏曲作曲家并不被重视。近来,甚至有专家竟提出戏曲创作不需要专门的作曲人员。
我们知道,所谓作曲就是选择适当的素材来进行结构构思与音乐表达,从而形成具有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中国传统戏曲的作曲又叫唱腔设计。现在一些人认为,戏曲唱腔设计只不过是把固定的板式拿来套用一下,没有个人的创作,因此唱腔设计者算不上作曲家。
其实,这是对作曲的一种误解。著名戏曲理论家汪人元曾说过,戏曲剧种意识的体现,首先体现在剧种的音乐唱腔上。结合中国戏曲长期的发展而言,古时的戏曲唱腔设计不仅是一种创作,更是一种创造,而设计唱腔的或是演员,或是琴师,或是鼓师,或是他们共同合作。
虽然当时人们没有赋予他们“作曲家”的称号,但谁都无法否认他们进行的是作曲的工作。所以,戏曲作曲一直是存在的,只不过戏曲作曲家存在的形式是相对隐性的。从这点来说,戏曲作曲以及戏曲作曲家都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西方作曲家的素材选择大都来源于自己灵感的迸发,也有相当一部分来源于历史长河中的民间小调。与西洋音乐作曲不同,中国戏曲唱腔设计的素材,来源于前人根据观赏者的审美需求周而复始创造出的特定戏曲唱腔语汇,我们现在称之为剧种的基本腔。
人们经常错误地认为,戏曲唱腔设计只是把不同的唱词套用在这些所谓的老腔之中。其实不然。戏曲作曲家进行唱腔设计其实是将基本腔作为写作素材,重新进行结构安排,在遵循基本腔规则的前提下,创作出一段符合大众审美需求、具有特殊音乐语汇的音乐作品。这是一种创作者的主观创作意图在剧种音乐程式性规律制约之下,进行的一种极具民族特色且技术性极强的创作方式。
需要强调的是,这并不是一种简单的重复,不是低级的技术,它包含了作为作曲家创作音乐时所具有的一切因素,例如音乐内部板式结构的架构,调式调性的安排,音乐素材的组织等等。虽然不同戏曲剧目的唱腔中会有一些相同的程式化表达,但它不是内容上的雷同,而是形式上的一种为所有人遵从并坚持的规则。戏曲音乐的魅力,除了程式化的表达,更有作曲家个性化的表达。这一点,我们不能忽视。
戏曲创作从来不是个体单独的闭门创作,而是多工种协同创作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戏曲作曲的作用不仅仅是将唱词套入到唱腔中,更重要的是对戏剧节奏的铺排与掌控,这是因为作曲家通过对唱腔的布局,板式的安排,可以为唱词的文学性找到合适的音乐表达方式,这也是戏剧立体化呈现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
比如,《红灯记》中铁梅那段脍炙人口的唱腔“奶奶你听我说”,就是作曲家在唱腔布局中先写出旋律,而后词作家填词而成;又如在新编晋剧《刘胡兰》中,“刑场”一出就是因为作曲家根据音乐结构对全剧高潮设计出了新的构架,所以才取得了良好的戏剧效果。由此可以看出,在戏曲创作中作曲家的作用并非无关紧要,而是至关重要。
现代作曲概念源于西方,其产生后主要运用于交响乐、歌剧、室内乐等西方艺术形式。对于中国传统艺术尤其是戏曲这一民间艺术而言,我们不能将“作曲”这一概念强行照搬,而应根据中国戏曲艺术的具体特点作出特殊表达。
(本文系临沂大学国家艺术基金“戏曲音乐理论与评论人才培养”项目阶段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