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
【中宣部宣教局 光明日报 合办】
张金龙家的大门总是敞开的,他家的庭院和客堂间是上海嘉定区徐行镇钱桥村最聚人气的地方。
午后,乡亲们坐在摆放错落的长条凳上,沏上一壶清茶,你一言、我一语,乡音撒落整个庭院。这里是张金龙创办的“客堂汇”。不管大事小事,乡亲们都喜欢拿到“客堂汇”来议一议,谈一谈。吃不准的事,要请威望高、办事公道的张金龙来拿个主意。
今年77岁的张金龙是钱桥村一名老党员,有着50年党龄,是乡亲们眼中德高望重的乡贤。2011年,嘉定区徐行镇探索社区管理新模式,因为村宅分布散落,村民喜欢扎堆串门,镇里决定不再将村民聚会点选在公共场所,而是放在有威信的居民家。张金龙二话不说,打开自家大门,腾出100多平方米布置成“客堂汇”。
客堂间里,水泥地板,四面白墙,一张八仙桌,墙壁上贴着张金龙剪下的报章。村民们忙农活,没有看新闻的习惯,每每报刊上有适合村民看的内容,张金龙就剪下来,制作成简报贴好。根据近期的国家大事和时事资讯,张金龙会写一些心得,再结合村民生活讲给他们听,这样好看好听又好懂。
张金龙说,“客堂汇”是汇集的“汇”,就是像水一样自然而然聚在一起。村里缺一片健身场地,大伙来找张金龙诉一诉;某个小区人口较多,可是没有公交站点,出行不便,村民把问题带到“客堂汇”……群众的需求,张金龙听在耳里,记在心里,而且实地走访,实情探访,随后以镇党代表的身份,将这些意见拟为提案。一排路灯、一个车站、一条道路、一片绿化带、一块健身场地,钱桥村“六个一”民生事,都是在“客堂汇”征集议定。村民都知道,这个“客堂汇”一头连着老百姓,另一头连着村里、镇里。
一对老夫妻,生起气来彼此说过头话,说时痛快,说完就后悔,后悔了又不愿开口承认,张金龙一劝解,老夫妻心服口服。张金龙说,“客堂汇”里,家是一个主题,他最相信“家和万事兴”这句话。
张金龙坦言,要办好“客堂汇”要有“三个气”:“接地气”“聚人气”“树正气”。健康讲座、法律援助、便民服务,“客堂汇”服务的外延越来越广,凝聚的感情也越来越深。在张金龙的影响和带动下,徐行镇已推出30多家这样的“客堂汇”,传承好风气,丰富乡村精神文化生活。每个“客堂汇”背后,都有一户热心社会公益的好家庭,一个“汇”字,是共治与自治的尝试,更是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
(本报记者 颜维琦 曹继军)